当前版:01版
小县城办起大教育
——白河县教育兴县侧记
    本报记者 刘玉林
    白河自然条件艰苦,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县情实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白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以民生为本的教育兴县之路,对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对外高质量转移人口,积蓄发展后劲。
    白河以“穷县勇办强教育、小县敢办大教育”的胆识和气魄,克难奋进,赢得全省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北学旬邑,南学白河”的殊荣。并先后获得全省“两基”攻坚先进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普及实验教学合格县、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县、“双高双普”达标县等称号,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民办教育全县抓教育
    在白河,县长直接主管教育,一名县委常委和副县长分别联系、协管教育,12名县级领导联镇包抓、27个部门单位联校帮建,聘任22名兼职督学长期驻校督导检查,并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从2012年起,白河县将每年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每年用于“两免一补”、营养计划、职教补贴等方面的配套投入占县财政收入的40%左右。同时,大力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每年争取社会各界捐助、援助和社会融资近千万元。
    “十二五”以来,白河县累计筹资近5亿元,对53所中小学、幼儿园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全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整合县内3所高中教育资源,投资3.5亿元新建一所标准化高中,硬件设施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标准,今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在校学生4700人。
    为发挥资源最大效益,以白河高中投入使用为契机,梯次搬迁城关初中、城关小学和县幼儿园,城区学校和幼儿园长期存在的大班额、场地狭小、校舍紧缺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近3年累计筹集近8000万元,按照省颁一类标准,装配各类功能部室750个,建设标准化操场22个,所有镇公办幼儿园实现活动场地软化。
    在白河,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学校统一采购配齐厨房、食堂用具和学生餐具,学生食宿条件极大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尊师成风尚重教成常态
    白河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之风,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师、校长梯队,涌现了一批先进楷模。
    陕西省特级教师、白河高中校长牛玉斌同志,扎根山区教育一线近40年,爱校如家,任劳任怨,为白河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康市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每年教师节,白河都隆重举行庆祝活动,表彰奖励各类先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名教师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逢重大节日,县委、县政府都安排到学校看望慰问基层教师,对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倾力帮助解决,让广大教师乐业、敬业。
   白河近5年共补充教师235人,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和新老交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教师队伍,白河通过实施“阳光师训”、“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培训项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体系,校长和教师培训实现全覆盖。如今,白河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5%以上。
    同时,白河实行教师服务期交流轮岗制度,通过政策激励、结对帮扶、交流支教等多种措施和途径,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定期交流、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增强校长岗位责任感。
    近10年来,白河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年保持在60%左右,直升率和万人比连续15年位居安康全市第一,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今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达1188人。
    白河县政府县长李成全说:“教育承载着21万白河人的希望和未来,办好教育对白河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今后,我们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继续大力弘扬兴学重教传统,进一步强化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奋力把我县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