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向父老乡亲汇报
——我省农业机械化精彩纷呈
    ③
    ②
    ①
    2014年8月7日,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
    2014年6月27日,陕西省副省长祝列克(右四)检查指导“三夏”机械化生产情况。

    本报记者 陆文杰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使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蓄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为实现我省粮食“十连丰”、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我省农机化事业又是硕果累累,精彩纷呈。
    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见》;省农机局结合省情特点,修订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核心,以省颁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农机管理法规制度体系,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农机化事业的良好氛围。
    补贴资金大幅增加
    2014年,我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补贴资金3087万元,带动农民投资12.2亿元。截至目前,我省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3.2万台,受益农户11万余户。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农机化投入大幅增加,加快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
    农机总量快速增长
    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550万千瓦,较上年增加100万千瓦。装备结构向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拥有拖拉机33多万台,较上年增长13.8%,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较上年增长11.1%。拥有联合收割机4万台,较上年增长14.3%。优势特色产业机具的数量,也明显增加。
    农机化水平大提升
    2014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较上年增长了1.5%。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全省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达48.5%,较上年增长了5.8%。马铃薯、油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等增产增效技术迅速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突破600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2680万亩,实施百库工程项目160个,增加贮藏能力17万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机业主越来越多
    2014年,我省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30个,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6万人次。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跨区作业、农田托管等经营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扩大了服务范围,延长了服务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户的生产需求,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省创新性地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可圈可点的新亮点。2014年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在全省一次性推开“全价购机、县级结算、一卡到户”新模式,简化了程序,明确了职责,优化了服务,保障了补贴政策科学、规范、高效、廉洁落实,补贴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全省22个县(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茶果菜等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全方位、大规模的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农业全程机械化规范和标准。推行农机安全监管“三位一体”模式,农机安全管理“两免一补”、警监联合执法“武功模式”、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等走在了全国前列。农机质量监管、试验鉴定和机关正规化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全省农机系统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很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绩来之不易。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机作业燃油补贴、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以及机耕道路建设投入等政策措施还未落到实处;农机工业基础薄弱,农机制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增产增效、节能环保的适用技术普及速度不够快,一些适宜我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和丘陵山区机具研发、生产、推广不足;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缓慢,农机应用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等等,还需要在新的一年研究解决。
    新年奋力创新发展
    2015年,我省农机化工作目标是:农机总动力达到2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15亿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省农机局已经制定了具体举措。首先是探索农业机械分类补贴,以优化装备结构、提升综合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其次是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加快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再是抓好农机化重点项目实施,包括保护性耕作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百库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机安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实“两免一补”惠农政策,推进警监联合执法“武功模式”,提升农机互助保险服务水平。还要构建新型农机经营体系,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①2014年9月,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白宜勤在咸阳检查“三秋”农业机械化深松和保护性耕作工作情况。
    ②2014年6月4日至5日,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存贵(中)一行赴渭南市、韩城市检查指导“三夏”机械化生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和农机化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③2014年7月21日至24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一行在延安市、渭南市调研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