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利天下者 天下启之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全面深化改革一年综述
    医改让患者更多选择在当地治疗,医生正在给患者分析病情。
    卫生行政许可实行“一站式服务”。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戴征社在西乡沙河镇青岩村计生家庭户调研。
    大病医疗保险签约。
    汉中市中心医院护理比赛。

   本报记者 王缠卫
    2014年,面对医改攻坚期、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期、机构改革融合期“三期叠加”的机遇和挑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赵正永书记、娄勤俭省长分别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深化医改、艾滋病防控、单独二孩政策出台、计划生育条例修订等重点工作,江泽林常务副省长、王莉霞副省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聚力推动改革,全力抓好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2014年,省卫计委制定了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发展的方向定位、床位规模、人员编制、补偿机制、治理体系等规定,解决了基层长期盼望解决而又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
    目前,全省有101个县区建立了财政投入补偿机制,人员基本工资全额预算的达到84%。6个设区市、46个县区重新核定了床位和人员编制,101个县区推行了岗位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县级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质、破除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全省172所县级医院与36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一体化改革。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全部由乡镇卫生院拨付资金和指导考核。西安市在全市范围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另外,出台社会办医的政策,实行与公立医院相同待遇,向社会资本放开医疗服务市场,降低准入门槛,下放审批权限,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正所谓“利天下者,天下启之。”一年来,我省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开局良好。试点市县均制定了改革方案,从村、镇、县、市四个层级同步推进,着力构建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保障支撑六大体系。省卫计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抓制度,成立专家指导组,给每个县确定一所三级医院包扶,并在项目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西乡县完善药品“三统一”的措施经验、澄城县推行村医补助明白卡管理制度的作法已在全省推广。
    我省在县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三统一”制度,运行3年来,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今年,省卫计委连续出台11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重点解决低价药、急救药、妇儿药及群众习惯用药短缺问题。将县医院药品配送企业由1家增加到5家。允许村卫生室可使用20%的非基本药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使用30%的非基本药物,建立医疗单位药品供应质量可追溯体系,实行网上监控,确保用药安全。
    2014年,我省医保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14.49亿元,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50元。重点建立了两项制度,一是按人均25元标准设立大病保障基金,12个市全部实现市域内县与县异地结算,并与11家省级医院做到即时结算。单病种定额付费、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更加完善,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问题得到遏制。
    截至11月底,基金支出107.27亿元,基金使用率93.68%。报销人数4598万次,其中住院报销320万人次,人均报销4922元,门诊报销4248万人次,人均报销23.78元,慢病报销30万人次,人均报销678元。二是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按照人均0.1元的标准设立省市两级疾病应急救助资金,从制度上解决了身份不明、无支付能力患者的应急看病问题,截止目前有42家医疗机构申请678名患者的救助资金。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今年,我省制定了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意见,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科学安排生育。
    从3月至11月,全省共受理单独夫妇申请9268对,审核批准8988对,低于预期指标。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三个一”领导机制、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目标责任“三条线”考核机制,持续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检查督导。提高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统一将城市和农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并从产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和精细关怀。
    完善出生实名登记和二胎生育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机制,对6000例流动人口进行动态监测调查,在西安市、咸阳市推进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此外,积极开展省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突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技术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重点。
    公共卫生工作富有成效
    一年来,省卫计委聚力报刊、电视等七种媒介,全方位、立体式推出《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使不同年龄、地域的群众都能获取实用的健康保健知识。在创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方面,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医师团队下村服务,实行村医公共服务明白卡制度。规范实施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6类19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将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与乡村医生组成责任医师团队,分片包干对每个村的重点人群进行全程管理,真正做到了“农民有家庭医生”。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5759例,比去年同期下降2.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创建活动,汉中市、安康市、铜川市、榆林市和华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验收。如今,全省国家级卫生城市数量达到9个、卫生县城41个,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
    医疗服务能力成绩显著
    今年,省人民医院、省中医医院和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
    全省市以下卫生计生机构今年新建、续建的5930个项目已开工5567个,开工率94%,已完工项目4969个,完工率84%,完成投资109.2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8.49%。新建和改扩建市县医院21所,92家县级医院已经初步完成血液透析室建设,将大力发展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妇科、慢病康复科等公共卫生科室。制定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突出省级平台、远程会诊系统和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铜川市年内实现这些系统的集成应用。全省远程会诊系统基本建成,5所基地医院与103所市县医院、405所乡镇卫生院初步实现网上会诊。承载居民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保障、金融服务等功能的社会公共服务卡(居民健康卡)在凤翔县首发。为县级及县级以下招聘医学类本科生1184人、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500人、县级临床骨干培训600人。针对制约定向招聘工作的突出问题,召集专题会议,确定了计划单列、自主招聘、周转编制等解决措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