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生态宜居镇坪 绿色巴山药乡
本报记者 刘玉林
    镇坪县地处陕西最南端,位于陕渝鄂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平均海拔1615米,垂直高差2417米,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
    发展生态旅游
    镇坪县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4.2%,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70余条,年产氧气10.07万吨,可满足1.26亿人的需氧量,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4万吨、吸收粉尘1677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全县奇峰异景叠罗,高山草甸、瀑布群、溶洞分布其中,古盐道、化龙山、鸡心岭、飞渡峡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呈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镇坪县立足全域景区化目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和规划生态旅游产业,古盐道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飞渡峡旅游景区通过国家AAA级认证,沿公路主干道建成百里画廊景点82个,正在推进和招商的生态旅游项目10余个,发展旅游服务规上企业2户,生态旅游产业正逐步壮大。
    建设宜居山城
    今年,平镇二级路改造工程已启动建设,镇坪县内已实现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交通内循环日益改善。平镇高速路已列入国家高速路网规划,正在全力争取尽早开工,长期困扰镇坪发展的交通瓶颈将逐步打破。
    现在,镇坪县城已经完成了主街道改造、保障房小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弱电入地工程、停车场、休闲广场和公园建设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县城品位不断提升。集镇加快推进县域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城镇建设中,镇坪注重挖掘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建筑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融山、融水、融自然的特色生态文化城镇体系已初具雏形。
    镇坪县以陕南避灾扶贫搬迁为契机,完善村庄建设规划,推动生态宜居社区建设,配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风貌基本显现。
    推进山林经济
    镇坪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全县宜药面积40万亩以上,适生中药材420余种。镇坪县委、政府围绕产业化发展目标,立足地域特色,重点推进林下种养业基地、农林特色经济园建设和山林农特产品研发生产。
    目前,镇坪“基地+加工+销售”的山林经济产业链已基本建立。建成黄连种植基地8000亩、玄参种植基地2.4万亩,发展镇坪乌(土)鸡100万羽,建设野猪林下驯养基地2个。其中镇坪黄连、玄参通过国家GAP认证,镇坪高山富硒乌鸡标准化综合体通过认定,镇坪腊肉通过国家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12月17日,在安康市政府召开的“一县一亮点”新闻发布会上,镇坪县县长周耀宜底气十足地说:“生态是镇坪县的立县之本,美丽镇坪是践行生态立县的有效载体,也是全县人民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只要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镇坪的明天必将因生态而更富、因生态而更美!”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