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我省农机化走过“黄金十年”
本报讯(记者 陆文杰)12月11日,我省召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参加会议并讲话,省农机局局长何存贵主持会议,农机干部、农民代表、专家学者、农机企业家等60多人参会。吴前进在讲话中指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10年来,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蓄力作业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10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累计投入我省约34.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超过164.5万台,带动农民投入100亿元,受益农户137万户。如今,我省农机总动力2550万千瓦,比10年前增长近一倍。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达到60%,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近一半玉米和4成以上的水稻实现机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支撑,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等增产增效技术迅速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为实现我省粮食“十连丰”、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这10年,不仅使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实现了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还使不少农民成为农业机械的经营者。目前,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组织有2250个。这些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跨区作业、全程托管等经营模式,满足广大农户的生产需求,促进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10年间,我省在农机化进程中有不少重大创新。去年,我省首推“全价购机、县级结算、一卡到户”的农机购置补贴新办法,提高了补贴的精准性,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在22个县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茶果菜等10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农业全程机械化规范和标准。我省推行的农机安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也走在全国前列。
这10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累计投入我省约34.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超过164.5万台,带动农民投入100亿元,受益农户137万户。如今,我省农机总动力2550万千瓦,比10年前增长近一倍。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达到60%,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近一半玉米和4成以上的水稻实现机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支撑,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还田等增产增效技术迅速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为实现我省粮食“十连丰”、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这10年,不仅使农民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实现了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还使不少农民成为农业机械的经营者。目前,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组织有2250个。这些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跨区作业、全程托管等经营模式,满足广大农户的生产需求,促进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10年间,我省在农机化进程中有不少重大创新。去年,我省首推“全价购机、县级结算、一卡到户”的农机购置补贴新办法,提高了补贴的精准性,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在22个县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茶果菜等10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农业全程机械化规范和标准。我省推行的农机安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农机安全互助保险,也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