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苹果书记的苹果梦




陕北的冬天,寒风凛冽,12月4日,榆林靖边县杨米涧乡党委书记白玉鹏带领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今年实施的农田基建和山地苹果建设基地,让记者一睹基地风采。
多年来,杨米涧乡先后实施农田基建和坡改梯工程建设,不断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打造高效农业,推动农民增收。
站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坡改梯工程上,白玉鹏书记充满豪气地对记者说:“当时场面真是热火朝天,一次投入17台装载机,最少时一天也有11台装载机进行施工作业,只用了43天时间就完成了坡地平整。”
杨米涧乡地处靖边县白于山区腹地,土地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梁峁沟壑交错的山区地形和多风干旱的高原气候,使得该乡单位耕地产出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2011年起至今四年多的时间里,该乡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6415元,增加到2014年的11000元。
据该乡党委书记白玉鹏介绍,今年实施的秋冬农田基建工程,主要在王梁和杨米涧村实施,这两个村耕地大部分属于山坡地和少量的滩涧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该工程总投资725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95万元,实施30~50米宽幅梯田建设3450亩。其中今年春季实施了1350亩,秋季实施了2100亩,新修生产道路6公里、截排水沟2.3公里;同时,计划明年再投入资金330万元实施节水灌溉,真正将新修的3450亩梯田变成高标准农田。
白玉鹏书记告诉本报记者:“该项目实施后,户均增加高标准节水喷灌田15亩,将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纯收入,我计划在修建的梯田上,规模种植山地苹果。”
对于开发山地苹果的初衷,白书记说,自己在此前就经过多方的考查,学习考证,杨米涧适合种植山地苹果。白书记说:“既然能种植,有条件并且是优质的苹果,我们为什么不实施呢?”
对于杨米涧发展山地苹果,白玉鹏很是下了一番苦心,也下定了必须干成一番事业的决心。白玉鹏说:“到现在虽然下了这么大的工夫,但也仅仅只是个开始,我要把这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在采访返回途中,白书记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乡镇明年的任务已经基本安排妥当,任务艰巨啊。”
记者在白玉鹏书记简陋的窑洞办公室里,看到《榆林山地苹果生产技术》一书赫然摆在案头,白书记笑着对记者说:“我也得学习啊,到时候得给群众讲解一些栽培技术知识,如果我自己也一无所知,怎么还能带动群众。”
采访结束,记者心里感触很多,一个区域的发展,党委政府的规划非常重要,可以看到,杨米涧乡的群众正渐渐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如果该乡的山地苹果能够获得成功,不管是对全乡农业经济发展,还是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模范带动作用,都是莫大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