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挪穷窝 治穷病 除穷根
本报记者刘玉林)“张女士送石泉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据2011年统计,全县还有贫困人口6.6万,贫困发生率43%。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全面小康进程的根本问题。为此,石泉县委、政府把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挪穷窝
石泉县抢抓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机遇,规划用10年时间将居住在海拔高、自然条件差、难以发展的1.44万户5.72万人搬迁到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方,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石泉县已建成集中安置小区63个,累计搬迁6660户,帮助25350搬迁群众挪了“穷窝”。
实施综合扶持工程
治穷病
该县采取综合扶持措施,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改善其居住环境;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宾馆和小微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对农村45岁以下劳动力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务技能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和就业层次。
同时,为破解融资瓶颈,石泉县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机制,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2万元以内的免担保贷款,逐步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发展的轨道。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
除穷根
石泉实行每个县级领导包抓1个扶贫重点村,督办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协调解决村上难题。推行全县干部“一对一”包抓贫困户制度,每年办几件实事,直至贫困户脱贫。
该县还动员县内外55家企业、90位社会爱心人士与53个贫困村、500多个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带信息、带市场、带技术和帮就业、扶产业、献爱心等方式参与扶贫工作。3年来,累计募集帮扶资金和实物折价1800万元,在改善设施、扶持产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办实事。同时,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多渠道争取民生项目资金,新建希望小学6所、村级卫生室60所、便民桥23座、水窖120口,解决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吃水难等突出问题。
石泉县政府副县长唐锡富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为贫困人口早日实现脱贫,建设美丽富裕的新石泉而努力奋斗!”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挪穷窝
石泉县抢抓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机遇,规划用10年时间将居住在海拔高、自然条件差、难以发展的1.44万户5.72万人搬迁到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方,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石泉县已建成集中安置小区63个,累计搬迁6660户,帮助25350搬迁群众挪了“穷窝”。
实施综合扶持工程
治穷病
该县采取综合扶持措施,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改善其居住环境;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宾馆和小微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对农村45岁以下劳动力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务技能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和就业层次。
同时,为破解融资瓶颈,石泉县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机制,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2万元以内的免担保贷款,逐步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发展的轨道。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
除穷根
石泉实行每个县级领导包抓1个扶贫重点村,督办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协调解决村上难题。推行全县干部“一对一”包抓贫困户制度,每年办几件实事,直至贫困户脱贫。
该县还动员县内外55家企业、90位社会爱心人士与53个贫困村、500多个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带信息、带市场、带技术和帮就业、扶产业、献爱心等方式参与扶贫工作。3年来,累计募集帮扶资金和实物折价1800万元,在改善设施、扶持产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办实事。同时,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多渠道争取民生项目资金,新建希望小学6所、村级卫生室60所、便民桥23座、水窖120口,解决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吃水难等突出问题。
石泉县政府副县长唐锡富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把扶贫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为贫困人口早日实现脱贫,建设美丽富裕的新石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