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带富小组干得漂亮
——访柞水县营盘镇党委书记张治富

    本报记者 武强 吴文涛 通讯员 侯卫峰 张宏
    初冬的柞水县营盘镇,绿色随季消退,漫山遍野的红色灌木与金黄的树叶,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营盘镇地处秦岭以南,柞水县城以北,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一直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西柞高速公路的开通,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壮大,营盘这个并不起眼的小镇,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营盘镇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打造生态旅游这张名片。
    12月8日,在营盘镇政务大厅,记者见到营盘镇党委书记张治富。他正在为杨四庙村支书兼村主任王德斌解决“带富小组”的相关问题。张治富告诉记者:“王德斌在参加‘带富小组’组长外出学习时,看到猪苓种植很适合该村发展,回来立即组织成立了猪苓种植‘带富小组’,为全村找到了一条适宜发展的新路子。去年,参加‘带富小组’的8户群众最少的卖了两万元,还繁殖了几百斤猪苓种。现在,全村已发展种植户68户,种猪苓成了杨四庙村的主导产业。”
    说到营盘镇的“带富小组”,张治富书记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架通党建与经济的载体与桥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营盘镇党委建立了以‘党员+项目+农户’为基础模式的‘带富小组’,把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动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由‘带富小组’向小组成员免费提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公平竞争,形成了引擎拉动、合力共进的‘动车效应’。”
    为确保“带富小组”作用的充分发挥,镇党委在选人用人上下工夫,对全镇产业大户进行摸底调查,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围绕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将发展较快的产业大户作为候选人,由群众推选出大家信得过、热心为群众服务、愿意带动共同致富的党员和产业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确保他们愿意带、能带好。同时,严格按照实际、实用、实效要求,组织镇包村干部、各村支部成员深入“带富小组”,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及时协调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快帮扶、快落实、快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先富带贫、共奔小康”目标顺利实现。目前,全镇共成立农家乐、冷水鱼养殖、猪苓种植、项目服务等各类“带富小组”23个,参与党员196人、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50余人,带动贫困户220余户,户均年增收达3万余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营盘镇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治富说:“今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营盘镇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整治四风聚民心、为民务实促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四学四查四解决’为活动载体,主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班子成员深入各自联系点零距离蹲点调研走访,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6条,经归纳整理后26条,其中‘四风’方面问题意见14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至今,营盘镇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哪些发展?”     
    张治富告诉记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营盘镇立足旅游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种养和农家乐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循环化农业,积极推进以群浩渔业为龙头的养殖业发展,新增虹鳟鱼等冷水鱼养殖50.8亩,投放鱼苗110万尾。启动杨四庙村中国七药药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七类药材300亩,依托牛背梁森林公园和辖区特色种养业辐射带动周边农家乐发展,改造提升红庙河农家乐80户,通过企农联建方式计划在杨四庙村发展农家乐20户,围绕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12户,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餐饮消费有机连接起来,使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在全镇遍地开花,逐步唱响营盘农家乐乡村游品牌,进一步提升镇域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