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沉下身子驻在村子
——潼关县推行党员干部“三到位”基层党建工作小记
    本报记者 武德平 杨梅 通讯员 孙晓磊 练琦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前往潼关县安乐镇。沿途道路两旁菊花盛开,迎着各色艳丽的花儿,我们来到了位于秦岭脚下的潼关县安乐镇。
    记者走进镇政府院内,便看到院中间一个写有“中共潼关县委,潼关县人民政府”的大铁炉子和一堆烟囱。推门询问,一位值班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镇党委副书记金刚的办公室。简陋的办公室里,他一边忙着收拾,一边说道:“我们这里冬天冷,今年县上给每个村镇都配了炉具等采暖设备,这不我们正在准备忙着安装。”
    说明来意,金书记便带记者来到安乐社区,这个社区比较特殊,是属于群企共建。当提到现在的党员干部驻村时,社区老书记董根生如数家珍:“县园区办的郑波驻在我们这里,不但帮了我很多的忙,还帮助群众做了不少的实事,好事。前几天供水管道出问题,管道破裂,他带头用了3天时间,挖一米多深的把管道修好,弄得自己整天一身泥,像这样80后的娃,没有一句怨言。现在群众有啥事情,就是愿意找他这样的干部啊!”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潼关县太要镇欧家城村,这里的65岁老支书朱茂孩,从1977年干生产队长到现在已经40个年头了。他说:“我们这里是个大村,10个自然村,730户人家,3472口人。人多,事杂。从8月份起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村干部和下派干部党建指导员实行‘坐班制’,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这样一来可以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包村干部、县财政局局长周建华,经常到我们村上来,组织学习,讲党课,讲国家的政策路线,让我们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与认识。国家的政策好了,县里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了,每年为我们村拨1.2万元的经费,村干部每人每月工资500元,每年还办1000元的养老保险,像我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直接发给自己。同时,县上还实行了‘五挂钩’,每年还有8000多元的绩效工资。”从老支书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潼关县实行的村干部待遇的政策,不但让老百姓受益,也鼓舞了基层干部的信心。
    在下汾井村,我们见到了年富力强的村主任吕云峰,他说:“我们基层干部的待遇提高了,办公条件也在逐步改善。现在就是我们和驻村干部一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这里地势高,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各类瓜果蔬菜品质高。下一步就是进行产业调整,发展大棚菜。让我们的村更美,人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