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红色信仰
——三边红色藏家李军权侧记
    李军权正在整理他的藏品。
    室内一角。
    琳琅满目的红色藏品。
    毛泽东丝绸像。
    红色书籍收藏。

    本报记者 苗引林 李祖飞 文/图
    11月的陕北清晨,已是寒风冽冽,记者按约前往三边红色藏家李军权的居所。没想到李军权早已候在大门口,等待记者的到来。一番寒暄后,记者跟随他进入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约80公分的文革时期人物粉彩棒锤瓶,2003年,李军权在盐池购得这件瓷器,李军权指着说:“这是我最得意的宝贝之一,曾有买家花30万苑要买我都不卖。”言语间,身材中高、长相英俊的李军权脚步一闪,随手撩起放满藏品房间的门帘,请记者进去。
    进入李军权家中,这里几乎是一个小型展览馆。各个角落都被伟人铜像、瓷器、画像、书籍占去,空间尽其所用,琳琅满目。就连炕头也挂的不是结婚照或全家福,而是一幅精心装裱的毛泽东画像。
    历尽艰辛:藏品满屋赛展馆
    李军权,陕西榆林定边县石洞沟乡张寨子村人,汉族,今年47岁,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当过木匠,摆过夜市,卖过烧烤,开过酒吧……可不管干啥,挣下的钱,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自己痴迷的红色收藏上。
    早在上初中的时候,李军权已经有收藏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经济来源。中学毕业后,即1986年开始,李军权做木匠学徒,同时开始了自己的红色收藏之路。直到2004年,李军权丢下本行,开始做餐饮,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收藏事业。
    近三十年来,李军权所到之处,只要看到红色物品,都照买不误。日积月累,才有了目前的规模。做木匠时,有老乡觉得李军权为人实在,干活心细,就把家里零星的毛主席像章、一些书籍、画册送给他。
    近三十年来,李军权走家串户,从未间断过收集藏品,省吃俭用,为了一件藏品,数九寒天骑摩托车出门远行,受过多少罪,遭过多少累,只有自己清楚。
    红色收藏渐渐成为李军权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藏本是一种投资,李军权为此几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
    看着满屋的藏品,李军权笑着对记者说:“为了收藏,我现在是穷困潦倒,已经花费近300万元。即使那么困难,我也从没有出售过我的一件藏品。”
    李军权的妻子许玉贤告诉记者,李军权的藏品是有进无出。李军权收藏近三十年,从没有把藏品用于商业用途,经常有买家要高价购买李军权的藏品,可都被他拒绝了。
    童年记忆:结缘收藏成信仰
    李军权与收藏结缘于童年时的记忆。
    谈到自己的收藏之路,李军权说,主要缘于自己的童年记忆。李军权告诉记者:“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也都是共产党员,从小就听父母唱红色歌曲,背诵毛主席语录,在父母的熏陶和感染下,一直喜欢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方面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受自己的信仰支配,以及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比崇敬和热爱。 
    “定边县范围内的红色藏品,基本都收纳在我的囊中了。”面对满屋子的红色藏品,李军权自豪地说。时间一长,有许多同行把自己手里的红色藏品转交给了李军权,也有许多老人去世后,留下东西,儿女们也把李军权叫去,看看有没有价值的物品,赠予李军权收藏。
    多年来,亲戚朋友都知道李军权的爱好,都全力帮助。
    李军权的红色收藏渐渐得到了家人的默默支持,如今,两个儿子一个正上硕士研究生,一个上大学,手头紧张,经常为孩子的生活费发愁。“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自私,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现在想想确实有些亏欠家人。”李军权向记者诉说自己的心思。
    最大梦想:展馆免费扬文化
    据李军权介绍,截至目前,他收藏的红色藏品共计一万多件。有各种材质、大小的毛泽东像章六千多枚;各个时期、各地生产的毛泽东座像,立像70余座;各种刻有毛主席语录的餐具、茶具、钟表等物件二百多件。还有各种书籍500余本,毛主席各种画像100余幅,各种浮雕、票证、文革时期邮票、毛体书法等藏品数量惊人,种类齐全。
    “每一件藏品都代表着一段历史,都反映了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我就是喜欢这些东西,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展览馆,免费让更多的人通过历史实物来了解那段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眼下,李军权正在为自己美好的梦想而努力准备着。就像近三十年前开始收藏红色藏品的时候。一切似乎还很遥远,一切似乎都刚刚开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