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巅峰时刻
——汉阴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精心做大富硒产业恰逢其时
    本报记者 刘玉林
    汉阴是传统农业大县,境内土肥水美,有良好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今年被确定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区。汉阴还是我国少数富硒区之一,境内土壤硒元素含量高、分布广,土壤中硒平均含量0.32微克/克。
    长期以来,汉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做大富硒产业,坚持以园区示范引领高效现代农业建设,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的载体,实现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高度融合。
    目前,汉阴已建成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22个。今年年初,省统计局公布的县域经济综合考核显示,汉阴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面积占比名列全省第21位、安康市第一位;201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5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355元。2013年园区内农业总产值5.1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是全县的1.53倍。2014年园区预计年产值可突破8亿元,预计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36%。
    念好“农”字经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汉阴县在园区建设中始终坚持循环发展理念,通过“畜—沼—菜(稻)”生产模式、“种养废弃物—生物有机肥—有机农产品”资源再利用模式,稻鸭(鱼)共生、林下种养、“菇稻、菇菜”轮作等方式,实现种植业内部循环,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循环,有效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
    针对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桑树枝条等资源,汉阴县在园区建设之初就引进食用菌生产企业。为消化处理这些企业废弃的菌棒,按照补链招商的思路,2013年又引进了广东精利科技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一条年产万吨的有机肥生产线,其原料就是废弃的菌棒、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出的富硒有机肥,广泛用于培育富硒有机水稻、油料和水产养殖。
    汉阴新鑫米业公司在漩涡镇的有机稻田,统一要求农户施有机肥,每亩地配25只鸭吃虫、养鱼100~150尾,生产出的富硒有机大米在市场上要卖到每斤40元,公司的“蜡烛山”商标被省工商管理局授予“陕西省著名商标”。
    园区企业金茂生物公司则从稻糠中提取植酸,生产天然的抗氧化产品,不仅让大量的稻糠变废为宝,而且由于产品达到了食品级标准,成为美国宝洁公司的原料供应商。
    汉阴县通过把生物链、产品链和利益链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力促进了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活用“硒”字诀 做大富硒产业蛋糕
    今年,汉阴积极实施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项目,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科研力量,积极建设富硒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富硒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
    汉阴民康公司2012年投资500余万元建成的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餐厅,目前是安康最大的生态休闲园,可容纳450人同时就餐,该公司推出的“游民康生态示范园,品自产果蔬富硒宴”,备受市场好评。
    园区企业安康绿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省农业厅认证为全省设施蔬菜名优品牌企业,“安康绿硒”富硒蔬菜系列产品荣获央视上榜品牌和中国著名品牌。
    今年,汉阴巨川实业有限公司在凤堰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富硒有机水稻试种获得成功,生产的凤堰富硒有机大米已在北上广和香港、澳门等地销售1万公斤,价格高达每市斤120元。同时,巨川公司还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在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城关镇五一村启动“美丽乡村·硒涧”项目,融富硒养生、深度旅游和展销体验于一体,集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村庄集市和硒涧农庄于一身,打造中国首个富硒温泉疗养基地、陕南首座美丽主题养老度假村。
    12月2日,在安康市市政府召开的“一县一亮点”新闻发布会上,汉阴县县长周永鑫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坚持民生为本循环发展理念,突出精致园区、效益农业,加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产业大户入园建设,开发富硒资源,集聚产业优势,在产业规模上求扩张,在经济效益上求突破,把‘中国硒谷·汉阴大集’做成全国知名品牌,增强现代农业活力,为建设幸福汉阴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