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比油珍贵的是水 比水珍贵的是情
本报记者 刘玉林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中线工程70%的调水总量。保护汉江水质,事关安康3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关乎整个京津地区3500万人民的饮水安全,更关乎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长期以来,安康市坚持“护水、增绿、治污、移民、兴业、富民”十二字方针,咬定“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的目标。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水质达标合格率稳定保持在100%。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石泉县城区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车间,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褐黄色的渗滤液如何经过层层工序变成透亮的清水,工作人员举起经过净化的清水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水除了不能饮用之外,清洁、灌溉都可以,我们平常就用这水洗澡!”
位于石泉县上坝村的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可算是安康治理农村污染的代表之作。园内绿树成荫、池塘层叠、绿草如毯、阡陌纵横,若不是下面的层层梯田,真还以为这是城中的某个公园。
园区“大管家”——石泉县水保站站长刘强告诉记者:“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直排,长期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累积等污染水质现象,我们采取措施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统一多层净化处理,引导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业种植,坚持坡面、农田、河道、村庄、农村经济‘五同步’,污水、垃圾、改厨、改厕、河道生态化治理‘五位一体’,让家家户户排污管道统一流入主管道中,再流入具有生物降解作用的人工湿地,经过层层过滤和沉淀的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以上标准后直排汉江。”
紫阳县是瀛湖库区迁建县城,县城前期规划严重缺失,城市功能先天不足,县城部分居民住房临江而建,沿江居民乱扔、乱倒、乱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日处理能力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79吨的垃圾处理场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全县20个乡镇的垃圾堆放场均已建成使用,20个处理场也正在筹建当中。现在,县城、集镇及周边生活垃圾已实现了日产日清。
与此同时,紫阳县实施了1.4万户沿江沿河散户改厕项目和98个集中安置点1.1万户化粪池项目,实现了沿江沿河无污水直排。
紫阳县还投资450万元建设了汉江水质视频监测系统,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控全县75公里汉江水面,为执法取证提供证据。紫阳县环保局局长刘建骅说:“我们要让污染源无所遁形。”(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在汉江水质保护工作会上指出:保护母亲河没有旁观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汉江水质保护中去,安康市持续深入地开展了生态环境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安康市环保局发放宣传资料上万册,在全市宣传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环瀛湖自行车挑战赛等活动,同时还向全市发出了“保护汉江水,我们在行动”倡议书。
如今,在汉江两岸,你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提着垃圾袋,认真地捡拾着游客遗落在草丛石缝中的垃圾,他们就是安康的环保志愿者。今天是一个单位,明天是一个县,这支队伍日益庞大,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安康保护汉江重要的民间力量。
11月26日,在“护水有责,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新闻发布会上,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梁志坚掷地有声地说:“保护好汉江水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重大的政治责任,这个责任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不管任务有多重,工作有多难,我们都要坚定实现保护好汉江水质的目标!”
当前安康,“保护汉江、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已成社会共识,“保护绿色家园,共享碧水蓝天”已经成为300万安康人民的共同目标。
安康全民护水,正在进行中……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中线工程70%的调水总量。保护汉江水质,事关安康3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关乎整个京津地区3500万人民的饮水安全,更关乎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长期以来,安康市坚持“护水、增绿、治污、移民、兴业、富民”十二字方针,咬定“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的目标。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水质达标合格率稳定保持在100%。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石泉县城区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车间,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褐黄色的渗滤液如何经过层层工序变成透亮的清水,工作人员举起经过净化的清水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水除了不能饮用之外,清洁、灌溉都可以,我们平常就用这水洗澡!”
位于石泉县上坝村的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可算是安康治理农村污染的代表之作。园内绿树成荫、池塘层叠、绿草如毯、阡陌纵横,若不是下面的层层梯田,真还以为这是城中的某个公园。
园区“大管家”——石泉县水保站站长刘强告诉记者:“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直排,长期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累积等污染水质现象,我们采取措施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统一多层净化处理,引导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业种植,坚持坡面、农田、河道、村庄、农村经济‘五同步’,污水、垃圾、改厨、改厕、河道生态化治理‘五位一体’,让家家户户排污管道统一流入主管道中,再流入具有生物降解作用的人工湿地,经过层层过滤和沉淀的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以上标准后直排汉江。”
紫阳县是瀛湖库区迁建县城,县城前期规划严重缺失,城市功能先天不足,县城部分居民住房临江而建,沿江居民乱扔、乱倒、乱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日处理能力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79吨的垃圾处理场陆续投入使用,同时,全县20个乡镇的垃圾堆放场均已建成使用,20个处理场也正在筹建当中。现在,县城、集镇及周边生活垃圾已实现了日产日清。
与此同时,紫阳县实施了1.4万户沿江沿河散户改厕项目和98个集中安置点1.1万户化粪池项目,实现了沿江沿河无污水直排。
紫阳县还投资450万元建设了汉江水质视频监测系统,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控全县75公里汉江水面,为执法取证提供证据。紫阳县环保局局长刘建骅说:“我们要让污染源无所遁形。”(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在汉江水质保护工作会上指出:保护母亲河没有旁观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汉江水质保护中去,安康市持续深入地开展了生态环境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安康市环保局发放宣传资料上万册,在全市宣传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环瀛湖自行车挑战赛等活动,同时还向全市发出了“保护汉江水,我们在行动”倡议书。
如今,在汉江两岸,你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提着垃圾袋,认真地捡拾着游客遗落在草丛石缝中的垃圾,他们就是安康的环保志愿者。今天是一个单位,明天是一个县,这支队伍日益庞大,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安康保护汉江重要的民间力量。
11月26日,在“护水有责,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新闻发布会上,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梁志坚掷地有声地说:“保护好汉江水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重大的政治责任,这个责任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不管任务有多重,工作有多难,我们都要坚定实现保护好汉江水质的目标!”
当前安康,“保护汉江、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已成社会共识,“保护绿色家园,共享碧水蓝天”已经成为300万安康人民的共同目标。
安康全民护水,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