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份土地两份收获
本报讯(通讯员 雒菲 记者 陆文杰)12月1日清晨,南郑县牟家坝镇云峰寺村村民邓兴丽,像往常一样来到云峰寺现代农业园区,开始在茶园里忙活起来。她把全家的4亩多土地流转给这个农业园区,每年可收入土地流转费和工资两万多元。如今,像邓兴丽这样一份土地、两份收获的农民,在南郑县有3.3万人,这是南郑县倾心竭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产生的喜人景象。
南郑县看准省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良好机遇,坚持以农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打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又快又好地建设着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该县有县级以上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26个,年产值5.3亿元。
茶叶、生猪、蔬菜、中药材、烤烟,是南郑县的五大农业产业;核桃、油茶、苗木花卉,是南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南郑县围绕这些产业,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红庙、南海、碑坝3个片区建设具有“高新技术集成展示、绿色有机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这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茶叶示范园区14个,在圣水、汉山、新集等6个片区建设的“生猪养殖——沼气生产——蔬菜种植”于一体的循环农业园区7个,以龙头山现代农业园区和盛泰嘉业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水产养殖、林果、苗木类现代农业园区5个。
南郑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综开发等项目资金,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累计向15个市级以上园区整合各类项目28个,争取资金2632万元,组织各园区建设单位编制45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报省农业厅,累计申请扶持资金2041万元。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方式,把园区建设主体、农户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补长短,把产前、产后的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等关键环节交给建设主体来做,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南郑县看准省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良好机遇,坚持以农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打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又快又好地建设着现代农业园区。截至目前,该县有县级以上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26个,年产值5.3亿元。
茶叶、生猪、蔬菜、中药材、烤烟,是南郑县的五大农业产业;核桃、油茶、苗木花卉,是南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南郑县围绕这些产业,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红庙、南海、碑坝3个片区建设具有“高新技术集成展示、绿色有机生产、加工物流、休闲观光”这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茶叶示范园区14个,在圣水、汉山、新集等6个片区建设的“生猪养殖——沼气生产——蔬菜种植”于一体的循环农业园区7个,以龙头山现代农业园区和盛泰嘉业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水产养殖、林果、苗木类现代农业园区5个。
南郑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综开发等项目资金,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累计向15个市级以上园区整合各类项目28个,争取资金2632万元,组织各园区建设单位编制45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上报省农业厅,累计申请扶持资金2041万元。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方式,把园区建设主体、农户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补长短,把产前、产后的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开发等关键环节交给建设主体来做,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