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陇县扶贫新模式探秘
(上接第一版)合作社每年向贫困户分配收益1000元,连续分配5年,5年后再向贫困户返还本金或双方续签托管合同。近两年,恒泰合作社每年向160户贫困户分配收益16万元。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县上又把这一模式推广到绿丰、隆兴2个合作社。目前,3个合作社总资产达到3760万元,奶牛存栏1400多头,带动26个村、1400多户贫困户增收。去年6月份,在奶牛托管的基础上,该县又在温水镇坪头现代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园试点探索股份养羊扶贫新模式。由隆达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合同合作经营,并优先吸纳入股贫困户入园务工,每户年收益1000元。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全县4个镇7个村的630户贫困户参与入股。
“四大两改”让山区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陇县曹家湾镇跃先村90户村民过去居住在6个山头上,吃水要到10多里外的深沟去挑。村民马天成说:“每次挑水都要经过一个悬崖小路,人走着都危险,挑着水路过时心都发颤!”如今跃先村群众搬迁到了土地平坦的三里营中心社区,不但吃上了自来水,而且这里中心幼儿园、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走出大山,住进社区,感觉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娃的媳妇都好娶了。”这是陇县自2011年启动实施建设大社区、打造大园区、完善大配套、提供大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四大两改”扶贫开发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三里营中心社区是陇县推进“四大两改”的样板社区,三里营村、跃先村、米家山村和金山寺村的811户3329名群众告别大山、搬进社区居住,由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镇上还建起了流渠现代烟菜农业示范园、和氏三里营千头奶牛养殖园和咸宜关金属镁产业园,让群众居住在社区、打工在园区、富裕在山区。
大社区推进城镇化,大园区发展绿色产业,大配套、大服务让山区贫困群众变成了城里人,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民进城。新型扶贫模式让山区困难群众实现了“剜穷根、奔富路”的梦想,脱贫人数逐年递增,去年陇县有1.48万名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4.1%。
“四大两改”让山区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陇县曹家湾镇跃先村90户村民过去居住在6个山头上,吃水要到10多里外的深沟去挑。村民马天成说:“每次挑水都要经过一个悬崖小路,人走着都危险,挑着水路过时心都发颤!”如今跃先村群众搬迁到了土地平坦的三里营中心社区,不但吃上了自来水,而且这里中心幼儿园、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走出大山,住进社区,感觉和城里人没啥两样,娃的媳妇都好娶了。”这是陇县自2011年启动实施建设大社区、打造大园区、完善大配套、提供大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四大两改”扶贫开发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三里营中心社区是陇县推进“四大两改”的样板社区,三里营村、跃先村、米家山村和金山寺村的811户3329名群众告别大山、搬进社区居住,由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镇上还建起了流渠现代烟菜农业示范园、和氏三里营千头奶牛养殖园和咸宜关金属镁产业园,让群众居住在社区、打工在园区、富裕在山区。
大社区推进城镇化,大园区发展绿色产业,大配套、大服务让山区贫困群众变成了城里人,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体制改革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民进城。新型扶贫模式让山区困难群众实现了“剜穷根、奔富路”的梦想,脱贫人数逐年递增,去年陇县有1.48万名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