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铜川王家砭村被称好人村
这里的村民为啥爱帮人?
    “中国好人”——这是王家砭村的集体符号。这个紧临210国道的普通乡村出了名。今年4月,铜川王家砭村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我省唯一一个上榜集体。
    王家砭村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包茂高速和210国道穿村而过,过往货车和客商川流不息,也因此,货车侧翻、人员受伤、行人溺水的事情在这里常有发生,出手帮人也就成了王家砭村村民的“家常便饭”。
    村民:人跌倒不敢帮,说明道德出了问题
    “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村民们从来都是见一个帮一个,从来没见谁说要钱。”村民朱北晨说。朱北晨今年70多岁。在王家砭村,外姓人极少,朱家是其中之一。他原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做打铁生意,落脚于此。
    1986年,在王家砭村附近的孟家塬,一辆拖拉机翻到路边,司机昏迷不醒,朱北晨和大儿子朱建伟开着拖拉机路过,父子俩二话没说,把司机抬到自己的车上,送往附近的黄堡医院抢救。回家后,儿子问:“万一人死在半路咋办?”朱北晨说:“咱为救人,还顾得上想那些?”
    时过境迁,儿子当年所提的问题,成了如今社会上讨论的一个话题。对此,朱北晨说:“这说明我们的道德出了问题,人为自己考虑多了,看到人跌倒就不敢帮、不敢救了。”
    村干部:民风不是三五年抓出来的
    如今的王家砭村,谁都能说上几件助人为乐的好事:2010年拉煤货车的煤块把人埋了,几个村民硬是用手刨煤救人;漆水河上游木材厂被洪水袭击,村民跳进水里救人;隔三差五就是车祸事故,大家都是第一时间赶紧救人。
    “群众不文明,再富都不光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王家砭村就提出了这个治村理念。全村535户,2149人,党员103名,是陕西省为数不多成立村级党委的村子。每个党员都有承诺,年初确定目标,年终评比;6个村民小组,每组都设有“政治组长”;村上还组建了“村民代表理事会”,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不搞就不搞,搞起来就要认真。”村主任王文涛说。
    实际上,王家砭村村民很爱惜自己的名誉,对邻村也愿意伸出援手。石凹村没有好项目支撑,相对贫困,群众饮水都不达标。前两年,王家砭村把自己争取到的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让给了石凹村,还派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让石凹村957人吃上了放心水。
    经济是基础村民富裕了,素质也提高了
    以前,王家砭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后来村里实施“兴农、强工、活商、富民”举措,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2013年,王家砭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5万元,村公共积累6000多万元,远高于全国水平。据村委的最近调查,王家砭村有23%的人开上了小汽车,49%的家庭有电脑,电视机普及率134.3%。
    “经济是基础,村民富裕了,日子红火了,自然素质也提高了。”村民们说。
    王家砭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爱常说,多年来,村里一直在搞各种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自1996年以来,每年评比“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先进个人”、“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正月十五,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隆重表彰先进。每年还要评选十大孝子,还办起了道德大讲堂。(刘斌报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