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四个榆阳”看发展
    本报讯(记者 鱼玉军)11月21日,记者跟随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的“走榆阳看发展”采访团,再次深入榆阳,从“人文榆阳”、“宝藏榆阳”、“速度榆阳”、“热土榆阳”四个方面,近距离感受榆阳区的发展变迁与无限魅力。
    榆阳边塞,自有人类繁衍生息开始,距今有2000余年历史,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在此融汇,仰韶文化、边塞文化、革命文化在此书写了一部边塞史诗。闻名遐迩的镇北台、六楼骑街、榆林小曲、秧歌、民歌、剪纸等经久不衰。目前,榆阳区已普查收录各类文物点14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3类255项,早在1985年这里就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榆阳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又开辟了农业文化、生态文化、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崭新空间。一个个文化元素和经济元素共同组成了底蕴厚重的“人文榆阳”。 
    除了大家熟知的煤、油、气、盐等能源资源,榆阳区生物资源也丰富多样。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榆阳区已成为全国玉米、马铃薯高产区和小杂粮优生区;215万只羊子和160万头生猪的饲养量,使其成为我省第一养畜大区。每平方公里10亿元的地下资源和无可比拟的地上资源,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个“宝藏榆阳”。
    榆阳区凭借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抓住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大建设、大开发机遇,强势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速度榆阳”的奇迹。“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2%,2013年达到46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1亿元、2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2.2倍。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9069元、11331元,分别是2010年的1.5倍和1.7倍。
    展望榆阳发展前景,更令人兴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等六大国家级规划重叠覆盖,榆阳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里已成为中国西部极具投资吸引力的“热土榆阳”。据介绍,榆阳区将围绕西部经济强区、特色文化大区、绿色生态名区三大目标,重点打造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全区经济总量要达到135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