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助力农业 服务农民
秋季的黄陵处处欢歌笑语,在双龙镇峪村,村民们数着手里的“卖粮款”,喜滋滋地说:“多亏了黄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让我们提前体验到丰收的滋味”。从目前看,该县秋季丰收已成定局,黄陵川道塬区活跃着的黄渠农机合作社的各种新型农机,玉米收割、脱粒、装袋、秸秆粉碎、深翻、浅旋一气呵成,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了群众肥料投入。同时也确保了颗粒归仓。
10月21日一大早,在黄陵县田庄镇寇文冬的玉米地里看到,7亩的玉米地里就有三台黄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正在作业。“今年收玉米,几个小时就收完了,连玉米秸秆都还了田。”寇文冬告诉我们,有了机械帮忙,收玉米这活就变得轻松多了。“搁到往年的话,掰玉米就得半个多月,农机合作社这机械进地很快就把玉米收完了,我也就能腾出时间摘苹果”。原来早在九月份,合作社已经安排好了为他家收割玉米的时间,今天寇文冬收割玉米也就显得格外轻松。
说起黄渠农机合作社,仅仅去年,就在三秋期间承担了全县3万亩玉米的收、耕、翻“一条龙”服务,并在“三秋”及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由于收割成本低,速度快,服务好,合作社的机收服务特别受欢迎。农民把地“全托”给了农机合作社,腾出时间专心苹果种植、外出务工。这样的模式不仅促进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许多农机手增收致富。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几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地里往来穿梭,进行收割作业。几圈下来,满载着玉米的收割机停在了地头,农机手寇军军告诉我们,自从参加这合作社,实行流水线式作业,活多了,效率高了,不仅好干,利润也高。仅去年黄渠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在全县实施2.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任务,总收入96万元,而现在的黄渠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有像寇军军这样的社员80名,拥有近400多台(套)现代化农用机械,联合办起了这个全县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安排,统一维修,统一管理,作业完以后统一结账。
目前,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有6万余亩,达到了全县种植玉米的百分之95以上。
走进黄陵双龙、腰坪的通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金黄玉米的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奔驰而过。家家门前院落或挂着、或码着大量的玉米。近年来随着该县机械化收割的推广力度逐年加强,机械收割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人割、手掰和肩扛、人工脱粒逐渐退出现代农业的舞台,机收率逐年增加。目前,黄陵县各类农机拥有量已突破1.2万台(套),粮食种植农机作业率已接近80%,每到春秋两季,黄渠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就活跃在田间地头,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的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使农民群众从土地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10月21日一大早,在黄陵县田庄镇寇文冬的玉米地里看到,7亩的玉米地里就有三台黄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正在作业。“今年收玉米,几个小时就收完了,连玉米秸秆都还了田。”寇文冬告诉我们,有了机械帮忙,收玉米这活就变得轻松多了。“搁到往年的话,掰玉米就得半个多月,农机合作社这机械进地很快就把玉米收完了,我也就能腾出时间摘苹果”。原来早在九月份,合作社已经安排好了为他家收割玉米的时间,今天寇文冬收割玉米也就显得格外轻松。
说起黄渠农机合作社,仅仅去年,就在三秋期间承担了全县3万亩玉米的收、耕、翻“一条龙”服务,并在“三秋”及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由于收割成本低,速度快,服务好,合作社的机收服务特别受欢迎。农民把地“全托”给了农机合作社,腾出时间专心苹果种植、外出务工。这样的模式不仅促进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许多农机手增收致富。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几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地里往来穿梭,进行收割作业。几圈下来,满载着玉米的收割机停在了地头,农机手寇军军告诉我们,自从参加这合作社,实行流水线式作业,活多了,效率高了,不仅好干,利润也高。仅去年黄渠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在全县实施2.5万亩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任务,总收入96万元,而现在的黄渠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有像寇军军这样的社员80名,拥有近400多台(套)现代化农用机械,联合办起了这个全县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安排,统一维修,统一管理,作业完以后统一结账。
目前,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有6万余亩,达到了全县种植玉米的百分之95以上。
走进黄陵双龙、腰坪的通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金黄玉米的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奔驰而过。家家门前院落或挂着、或码着大量的玉米。近年来随着该县机械化收割的推广力度逐年加强,机械收割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人割、手掰和肩扛、人工脱粒逐渐退出现代农业的舞台,机收率逐年增加。目前,黄陵县各类农机拥有量已突破1.2万台(套),粮食种植农机作业率已接近80%,每到春秋两季,黄渠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就活跃在田间地头,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的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使农民群众从土地中获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