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弓棚蔬菜开启农民新生活


本报讯(武小丽 记者 王宏海)“今天菜价都涨了,辣子能发了,现在正是压酸菜的时候,茴子白紧得很,你也抓紧发了。”11月13日,宜川县高湾村的村支书姜玉州这个棚里出那个棚里进,一边把城里的消息告诉村民,一边督促着他们哪些蔬菜该上市了。
今年春季起,姜玉州的工作量剧增,县上为村里盖的68个大棚让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我们村上都是川道地,农民就能种些玉米,再去城里打点零工。玉米卖不上价,“贫困村”这个帽子一戴就几十年。”姜玉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在好了,今年这些大棚蔬菜试种成功了,明年一村一品一推广,我们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高湾村是宜川县出了名的穷村,往年的这个时候,村民把玉米一收就等过年了,今年他们还在忙着另一件事——弓棚蔬菜。这是为了帮助高湾村增收致富,县乡干部多次实地调研,因地制宜为其量身订制的。包村干部王锁成介绍说:“弓棚相比大棚更适合高湾村,投资少,劳动强度小,管理水平要求低,一年能种两茬菜。早春菜和秋延菜两头都是高价菜。只要村民愿意种菜,政府给搭棚,提供技术指导,一个棚6000块钱的成本,村民只管种植。两三年换一次塑料布即可。”今年高湾村的玉米地搭起了68个弓棚,有些村民大胆尝试,有些村民还在观望着。姜玉州作为村支书,带头支起了6个弓棚,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一样一棚,为的就是让村民看到各种蔬菜的种植情况和利润。他算了一笔账,原本4亩的玉米地,一年收入是5000元左右,改种蔬菜后,一棚一茬是5000元多,一年可以种两茬,4亩6个棚一年就是五六万元,比玉米那可强的不是一点点。
为了保证蔬菜销售顺利,该县在城里专门开设了“农民蔬菜自产自销市场”定点销售。“咱当地人都爱吃本地蔬菜,我的菜经常是一到就一抢而空,明年我要召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学技术种蔬菜。”姜玉州在他的小本上为村里的好地都画上了一道道波浪,那是开启高湾村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