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村里有个媳妇叫陈英彩
她同时赡养着4位老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通讯员 向连才 毛良兵 记者 王缠卫
    一位年仅35岁的农村妇女,在近6年的时间里,伺候家中4位身患残疾的老人,肩挑7口之家的重担。用爱心谱写了人世间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在当地传为佳话。
    病魔缠住幸福的家庭
    这位农村妇女叫陈英彩,家住紫阳县双桥镇中良村。1998年,陈英彩爱上了中良村的李平。当时,李平还是一位低收入的民办教师。陈英彩在江苏一家企业打工,月薪3000多元。李平孝敬父母、勤奋好学深深地打动了陈英彩。两年后,陈英彩放弃了外出创业的念头与李平结婚。她拿出打工积蓄办商店,凭着自己的勤劳新修房屋,成了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
    谁能料想得到,2008年,无情的病魔接二连三地缠住家里几位老人:先是婆婆摔伤手臂,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刚办完出院手续,奶奶晒青菜摔伤手膀子,她二话不说,匆匆赶回老家,将奶奶送到医院治疗。2009年,公公突然间晕倒在稻田里。在打谷场几个小伙子的帮助下,及时将他送到了医院,经检查患有蛛网膜囊肿和冠心病,医生建议住院保守治疗。
    陈英彩赡养的4位老人:公公患蛛网膜囊肿及冠心病;婆婆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常年服药不断;伯伯是残疾人;奶奶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巨额的药费,使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贫困的边缘。为了给老人治病,陈英彩东拉西凑,变卖了嫁妆,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但她从来没有流过一滴泪,说过半句怨言。
    “责任我们不能推脱”
    陈英彩赡养4位老人,负担重、压力大,有人建议她把伯伯送到敬老院去供养,她说:“伯伯是我的亲人,照顾他是应该的,这个责任我们不能推脱。”由于伯伯是聋哑人,起初,陈英彩与他交流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陈英彩慢慢地意会着他的声音及脸上的表情,渐渐地学会了与聋哑人交流的语言。2013年,从来不在陈英彩面前发脾气的伯伯,在她面前支支吾吾地大发脾气。他用哑语说:“不要把我送到敬老院去,我拖累不了你们几年的。”陈英彩的眼泪夺眶而出,用手语告诉他:“放心吧,我们是一家人,再苦再累永不分开。”哑巴伯伯嘿嘿地笑了,笑得泪流满面。2012年,村上为了减轻陈英彩的经济负担,把李国禄的户口分离出来,按“五包”户对待,继续与陈英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安度晚年。
    多年来,陈英彩用爱心经营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她深爱丈夫,疼爱孩子,更爱父母。爱是包容,爱就是孝道。陈英彩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一位乡村媳妇爱的奉献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