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这支队伍了不起
本报记者 樊宝利
在陕西省北部偏远的宜君县,常年活跃着一支基层水利队伍。他们冒酷暑,斗风霜;兴水利,除水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家园。宜君县1531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就是高效务实的宜君水利人。
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3亿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1处,解决了3.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灌溉工程4处,新增灌溉面积1.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对四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2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加强
2010年受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2011年,在经历长时间持续干旱后,又遭遇暴雨洪水侵袭;2012冬至2013年春,全县性持续大旱;2013年7月22日清河流域再遭暴雨袭击。为此他们坚持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灾减灾机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了五里镇河段防洪工程,该工程完成投资2337万元,加固河堤13公里,保证了下游2700余人、1.2万亩耕地安全。2013年投资2162.71万元,实施了彭镇清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4350米,堤基加固600米,促使彭镇工业园区及附近居民3000余群众免受洪水危害。
加强抗旱服务能力建设。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了230万元的抗旱车、水泵、管道等物资,成立了抗旱服务队,每到旱季,服务队就会出现在群众中,解决了近年来持续干旱给群众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
加强山洪灾害预警工程建设。投资667万元建成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为每个乡镇建自动雨量站1处,自动水位站(含雨量站)1处,加强了群防群治建设,为109个村配备了手持警报器、锣、哨、预警喇叭,县级视频会商室1处,为雨情汛情监测、报警节约了时间。
加强水毁工程修复。每年汛前都投入近200万元,对水库、淤地坝、河道等水毁工程进行维修,保证安全度汛。加强防汛组织能力和群众自救能力建设。每年都完善修订防汛预案,落实各级防汛责任,组织群众防汛演练。
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以来,该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人饮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在有条件的地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共完成投资2330万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1处,解决了3.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底全县85%以上的农村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争取库区项目建设投资426万元,为库区移民改造口粮田1600余亩,修道路5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处、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节水灌溉工程4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700亩,新建3000立方米集雨池10座,30~40立方米集雨窖110余处,共建设集雨工程约70000立方米。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明显
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面对“人穷、地乏、环境恶”的现象,该县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潜力,以水土保持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全县农业经济稳步提高,奏响了一曲曲和谐的山川之歌,极大地实现了人与水、人与山、山与水的大和谐。2011年以来,投入水保建设资金5102.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营造经果林12万亩,水保林19万亩,新建基本农田4万亩,封育治理33800亩,改造提高21500亩,新修基本农田15400亩,新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11700亩,改良培肥基本口粮田6324亩,新修生产道路100公里,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口粮田面积达2.5亩以上,人均可增粮食500斤,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农民的耕作条件。
政府倾心支持水利工作
为了让水利建设成果惠及千万群众,宜君县政府每年为每个农村饮水工程拿出1000元用于日常维护,拿出1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前期费用。从而大大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和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从2011年以来,宜君县受益村群众代表都会将一写有“水务部门送甘露,安全饮水得民心”和“爱心化作及时雨,饮水不忘水务人”等字样的锦旗送到县水务局,表达他们对水利人的感谢!与此同时,宜君县水务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局领导班子多次被宜君县委评为甲等班子;宜君县水务局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全市水利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获得全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县级甲等班子,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获防汛抗旱目标任务任务完成先进单位。2010、2011年获得全市水利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荣获县级党风廉政工作先进集体。
在陕西省北部偏远的宜君县,常年活跃着一支基层水利队伍。他们冒酷暑,斗风霜;兴水利,除水害;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家园。宜君县1531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了他们的汗水。他们就是高效务实的宜君水利人。
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3亿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1处,解决了3.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灌溉工程4处,新增灌溉面积1.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对四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2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加强
2010年受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2011年,在经历长时间持续干旱后,又遭遇暴雨洪水侵袭;2012冬至2013年春,全县性持续大旱;2013年7月22日清河流域再遭暴雨袭击。为此他们坚持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灾减灾机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了五里镇河段防洪工程,该工程完成投资2337万元,加固河堤13公里,保证了下游2700余人、1.2万亩耕地安全。2013年投资2162.71万元,实施了彭镇清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4350米,堤基加固600米,促使彭镇工业园区及附近居民3000余群众免受洪水危害。
加强抗旱服务能力建设。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了230万元的抗旱车、水泵、管道等物资,成立了抗旱服务队,每到旱季,服务队就会出现在群众中,解决了近年来持续干旱给群众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
加强山洪灾害预警工程建设。投资667万元建成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为每个乡镇建自动雨量站1处,自动水位站(含雨量站)1处,加强了群防群治建设,为109个村配备了手持警报器、锣、哨、预警喇叭,县级视频会商室1处,为雨情汛情监测、报警节约了时间。
加强水毁工程修复。每年汛前都投入近200万元,对水库、淤地坝、河道等水毁工程进行维修,保证安全度汛。加强防汛组织能力和群众自救能力建设。每年都完善修订防汛预案,落实各级防汛责任,组织群众防汛演练。
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以来,该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人饮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在有条件的地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共完成投资2330万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1处,解决了3.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底全县85%以上的农村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争取库区项目建设投资426万元,为库区移民改造口粮田1600余亩,修道路5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处、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节水灌溉工程4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700亩,新建3000立方米集雨池10座,30~40立方米集雨窖110余处,共建设集雨工程约70000立方米。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明显
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面对“人穷、地乏、环境恶”的现象,该县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潜力,以水土保持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全县农业经济稳步提高,奏响了一曲曲和谐的山川之歌,极大地实现了人与水、人与山、山与水的大和谐。2011年以来,投入水保建设资金5102.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营造经果林12万亩,水保林19万亩,新建基本农田4万亩,封育治理33800亩,改造提高21500亩,新修基本农田15400亩,新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11700亩,改良培肥基本口粮田6324亩,新修生产道路100公里,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口粮田面积达2.5亩以上,人均可增粮食500斤,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农民的耕作条件。
政府倾心支持水利工作
为了让水利建设成果惠及千万群众,宜君县政府每年为每个农村饮水工程拿出1000元用于日常维护,拿出1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前期费用。从而大大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和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从2011年以来,宜君县受益村群众代表都会将一写有“水务部门送甘露,安全饮水得民心”和“爱心化作及时雨,饮水不忘水务人”等字样的锦旗送到县水务局,表达他们对水利人的感谢!与此同时,宜君县水务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局领导班子多次被宜君县委评为甲等班子;宜君县水务局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全市水利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获得全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县级甲等班子,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获防汛抗旱目标任务任务完成先进单位。2010、2011年获得全市水利系统“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荣获县级党风廉政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