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乾县苹果产业增收16亿元
本报讯(韩志峰 记者 孙兴利)果业大县乾县苹果全面成熟,以红富士为主的苹果色鲜、个大、味美,受到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客商青睐,纷纷前来乾收购。该县苹果总面积41.58万亩,年产量48万吨,年产值16亿元。截至目前,该县苹果销售已达45%以上。
乾县地处渭北苹果优生区,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果、畜、沼、草”生态循环模式和“灯、板、带”等物理防治措施,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提升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建成绿色果品生产基地13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富硒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现代果业关中特色水果基地1个、省级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村11个,其中省级果业生态示范村4个。
从2012年开始,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果畜富民”战略,强力打造现代果业三大园区:在西部精心打造十万亩果业绿色长廊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主要建设现代果业基地,畜牧生产及沼气池工程基地,果品储藏物流基地,综合管理、技术服务基地四大基地,全面应用现代果业集成技术十项示范;在中南部重点发展红嘎啦、玉华早富等早中熟品种,建设十万亩早中熟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在北部旱腰带加大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十万亩双矮苹果现代农业园区。
在快速发展的果品产业带动下,产业链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目前全县有海升鲜果汁加工有限公司,年加工果品30万吨,以陕西大林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袋生产厂5家,以咸阳彩印为龙头的果箱生产厂4个,以陕西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品储藏、营销企业、果行15家,果品储藏能力达8万吨,建立村级果业生产合作社156个、果农协会48个、果业生产重点村26个、专业村151个,全县果业生产向绿色化、有机化、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苹果生产20强县、全国果菜加工产业十强县、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2013年双矮苹果荣获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注册的“女皇果品”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品牌。
乾县地处渭北苹果优生区,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果、畜、沼、草”生态循环模式和“灯、板、带”等物理防治措施,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提升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建成绿色果品生产基地13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富硒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现代果业关中特色水果基地1个、省级优质苹果标准化示范村11个,其中省级果业生态示范村4个。
从2012年开始,该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果畜富民”战略,强力打造现代果业三大园区:在西部精心打造十万亩果业绿色长廊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主要建设现代果业基地,畜牧生产及沼气池工程基地,果品储藏物流基地,综合管理、技术服务基地四大基地,全面应用现代果业集成技术十项示范;在中南部重点发展红嘎啦、玉华早富等早中熟品种,建设十万亩早中熟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在北部旱腰带加大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十万亩双矮苹果现代农业园区。
在快速发展的果品产业带动下,产业链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目前全县有海升鲜果汁加工有限公司,年加工果品30万吨,以陕西大林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袋生产厂5家,以咸阳彩印为龙头的果箱生产厂4个,以陕西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品储藏、营销企业、果行15家,果品储藏能力达8万吨,建立村级果业生产合作社156个、果农协会48个、果业生产重点村26个、专业村151个,全县果业生产向绿色化、有机化、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苹果生产20强县、全国果菜加工产业十强县、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2013年双矮苹果荣获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注册的“女皇果品”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