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浅谈榆阳区流动育龄人口的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
    ■李慧峰 薛高明
    生殖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以及女权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内容涉及生命各阶段的生殖过程、功能和系统,并已成为人类整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流动人口作为新世纪居住地移动最为活跃的部分人口,他们生殖健康的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工作、生活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4年9月,榆阳区流入人口已达15万之多,其中育龄妇女3万多人,作为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们具有多方面的生殖健康问题。通过调查发现:(1)城市生活有利于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但生殖健康知识明显不足。(2)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收入的亚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有显著性差异。(3)离开家乡时间、业余活动和社会支持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值得关注。(4)社会支持有利于调查对象获取生殖健康知识。
    流动人口对有关经期、孕期、产期、避孕、节育等相关知识贫乏。尤其是未婚流动人口,“对月经期最易受孕时间”的正确回答率仅有14.2%,仍有19.8%的未婚女性不知道任何一种科学的避孕方法,有39.1%的未婚女性说不清楚人工流产的危害性。女性流动人口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知晓度普遍处于“听说”状态,对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程度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传统的“贞操观念”正发生着变化,有50.0%左右的女性对婚前性行为持同意或中立态度;有72.4%的未婚女性认为有必要避孕;有90.6%的已婚女性对目前所采取的避孕方法持“支持”态度;有41.0%的已婚女性和69.3%的未婚女性不能判断“长期购买避孕药具进行避孕”和“怀孕后用一次性人流解决”哪种行为更经济;有81.4%的已婚女性认为应该对未婚青年提供避孕咨询服务,未婚女性的需求态度更明显,并且越有自主权的女性,越赞同向未婚青年提供避孕咨询服务;80%以上的女性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其患者普遍持有一种恐惧感和排斥感。
    影响我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及利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且又有逃避管理的行为;二是相关部门间协调程度不够;三是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四是我区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有限,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不足。流动人口具有特殊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该群体多为青壮年(20-40岁),正处在最佳的生育和劳动年龄;文化贫困突出;流动性大且居住环境简陋而不稳定;就业领域狭窄且工作辛苦;心理上存在“背井离乡”的感觉。这些特征成为影响她们生殖健康需求及服务利用的内在因素。受国家政策、管理、操作层面以及流动人口自身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生殖健康供给与服务利用上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我区应该探索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的管理体系和融于社区的生殖健康服务网络;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和针对性,争取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信息共享以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我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信息交流难等问题。(作者为榆阳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职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