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山地苹果开启“致富门”
本报讯(刘予涵 报道)“苹果还是石窑沟的好。”这是横山县不少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石窑沟办事处位于横山县南部山区边缘地带,2013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这在白于山区算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一句新的信天游道出了石窑沟人致富的法宝,“金山银山,不抵家里一个苹果园。”
自2011年开始,石窑沟办事处依托当地特点,制定出了以山地苹果产业为龙头的发展规划,抓技术指导,抓生产基地示范建设。搭着顺风车,农民种苹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只是尝试着在山上种几棵果树,如今,家家都有好几亩的苹果园。据统计,全办事处的苹果栽植面积已经达到12000亩,挂果面积达到3000多亩,山地苹果已经成为了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近日,笔者走进石窑沟办事处,探访当地引以为傲的苹果产业。在办事处主任周爱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石窑沟山地苹果示范基地——拓家畔村,在近半个小时的车程里,笔者看到沿途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果树。周爱民告诉笔者,现在农民尝到了甜头,不少人都主动扩大了自家果园的面积,“只要开始挂果,一亩苹果收入万元不存在问题,而且有将近70%的纯利润。这么好的产业,农民们怎么能不拍手欢迎。”周爱民说。
今年50岁的拓栋发家里有8亩老果园,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前两年乡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我听说以后回来开始打理家里的果园。”他告诉笔者,第一年依靠科学管理技术搞苹果产业获得丰收后尝到了甜头,就又新栽了几十亩幼苗,如今他家共有60亩苹果树,其中挂果9亩,已经全部套上了防雹网,前段时间光是套袋就套了6万多个。“套上袋子后,苹果的长相好,卖价也能提高,这样一来收入肯定比去年强,等我新栽的幼苗开始挂上果,收入就更可观了。”拓栋发高兴地说。
据了解,石窑沟年平均气温13℃~14℃,降雨量适中,海拔1000~1500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果树生长,按照发展规划,到了2015年,该办事处预计可发展山地苹果2.5万亩,到2016年底发展苹果到5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5万元。
自2011年开始,石窑沟办事处依托当地特点,制定出了以山地苹果产业为龙头的发展规划,抓技术指导,抓生产基地示范建设。搭着顺风车,农民种苹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只是尝试着在山上种几棵果树,如今,家家都有好几亩的苹果园。据统计,全办事处的苹果栽植面积已经达到12000亩,挂果面积达到3000多亩,山地苹果已经成为了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近日,笔者走进石窑沟办事处,探访当地引以为傲的苹果产业。在办事处主任周爱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石窑沟山地苹果示范基地——拓家畔村,在近半个小时的车程里,笔者看到沿途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果树。周爱民告诉笔者,现在农民尝到了甜头,不少人都主动扩大了自家果园的面积,“只要开始挂果,一亩苹果收入万元不存在问题,而且有将近70%的纯利润。这么好的产业,农民们怎么能不拍手欢迎。”周爱民说。
今年50岁的拓栋发家里有8亩老果园,去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我以前在外面打工,前两年乡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我听说以后回来开始打理家里的果园。”他告诉笔者,第一年依靠科学管理技术搞苹果产业获得丰收后尝到了甜头,就又新栽了几十亩幼苗,如今他家共有60亩苹果树,其中挂果9亩,已经全部套上了防雹网,前段时间光是套袋就套了6万多个。“套上袋子后,苹果的长相好,卖价也能提高,这样一来收入肯定比去年强,等我新栽的幼苗开始挂上果,收入就更可观了。”拓栋发高兴地说。
据了解,石窑沟年平均气温13℃~14℃,降雨量适中,海拔1000~1500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果树生长,按照发展规划,到了2015年,该办事处预计可发展山地苹果2.5万亩,到2016年底发展苹果到5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