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科技治沙显神功
特约撰稿 张宝贵
     9月中旬,《人民日报》发表了《且看大漠神工》的通讯,报道了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创造“砒沙岩+沙”模式,4年在毛乌素沙漠造田7万亩,创造了治理沙漠的奇迹。
    科技治沙彰显创造的神奇。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韩霁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创造了“砒沙岩+沙”模式,突破了种草植树固沙周期长、投资大、强度高、易反复的外延治沙模式,创造了一步到位、变沙为田的标本兼治治沙模式。是治理沙漠的伟大创举,对治理沙尘暴和增加耕地面积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多年来,创造创新成为国人的时髦用语,何以创造创新不少人却不知所云。韩霁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科技治沙创造神奇再一次告诉人们:创造创新的源头是创造性思维,有了新思维,才可能有新方式、新思想、新经验、新发明、新创造。灿烂的创造性思维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发明创造的神奇之果。
    科技治沙演绎科技的传奇。沙子是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砒沙岩是水肥流失的“环境癌症”。韩霁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创造的“砒沙岩+沙”治沙模式,将砒沙岩的遇水即“粘”和沙子的“散”两者巧妙融合,组成新的土壤配方,化害为利,变害为宝,将沙漠变良田。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治沙传奇,创造了世界治理沙漠的奇迹。科技治沙创造神奇再一次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灿烂的科技成果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科技治沙洋溢着一体化的惊奇。韩霁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创造的治沙模式快见成效,大见成效,得益于科、投、工、农、企一体化体系,得益于各方优势的最佳组合发挥。在这个一体化体系中,投资有了明确的方向,科研有了坚强的保障,工程有了规范的标准,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企业有了规模经营的收益。创造了科技治沙造良田亩产土豆5000斤,玉米单产1600斤的奇迹。科技治沙创造神奇再一次告诉人们:科、投、工、农、企一体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快捷之路。灿烂的一体化体系之花,必然结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之果。
    韩霁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创造的“砒沙岩+沙”治沙模式,是“中国创造”的一支新秀奇葩,很可能引发我国的沙漠治理主体方式的根本变化。愿及时总结宣传“砒沙岩+沙”治沙模式的经验,愿加大扶持推广“砒沙岩+沙”复配成土造田模式,坚持不懈向沙漠要良田,增加几千万亩或成亿亩的耕地就大有希望。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