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代陕西》记者 王劲苍 本报记者 焦永兴
近日,全国通报31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陕西有关惠民政策落实整改情况引人关注: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25810座,为群众办理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6月下旬以来,我省乡村社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压茬陆续全面展开,各级党组织按照省委教育实践办统一部署,上下联动,齐力攻坚,组织服务队伍,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制度,健全服务保障,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将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
“近些年,中央和省上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但有些好政策被‘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走在路上’,落实不到群众的身上,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问题。”省上研究三农的专家说,有些干部“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说到底是脱离群众。
省委高度重视乡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要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省委书记赵正永先后深入联系点礼泉县纪委机关、洛川县槐柏镇双龙社区建设工地和汉滨区共进镇九里村等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他反复强调,乡村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身公正、办事公道,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体面。
各地针对乡村社区普遍存在的“为民办事态度不够端正,唯上不唯下,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发挥不足,年轻党员干部培养乏力,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担当精神”等问题,认真剖析根源,突出重点,抓纲提领,切实解决乡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宝鸡市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低保发放不公、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开展低保专项清理整顿,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民主评议、入户核查等措施,全市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6105户、1.2947万人。市县教育、人社等部门联动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10万元,用于资助202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
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科长干部办事难、政策缩水等问题,宝鸡市还开展了“万名群众评议百名科长”活动,对33个部门289名科长进行内部和外部两轮评议,对排名靠后的5名科长进行约谈提醒,取消当年评优提拔资格,对4名“吃拿卡要”的科长进行了查处,两人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下转第七版)
近日,全国通报31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陕西有关惠民政策落实整改情况引人关注: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25810座,为群众办理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6月下旬以来,我省乡村社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压茬陆续全面展开,各级党组织按照省委教育实践办统一部署,上下联动,齐力攻坚,组织服务队伍,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制度,健全服务保障,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将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
“近些年,中央和省上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但有些好政策被‘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走在路上’,落实不到群众的身上,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问题。”省上研究三农的专家说,有些干部“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说到底是脱离群众。
省委高度重视乡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要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省委书记赵正永先后深入联系点礼泉县纪委机关、洛川县槐柏镇双龙社区建设工地和汉滨区共进镇九里村等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座谈,听取意见建议。他反复强调,乡村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身公正、办事公道,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体面。
各地针对乡村社区普遍存在的“为民办事态度不够端正,唯上不唯下,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发挥不足,年轻党员干部培养乏力,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担当精神”等问题,认真剖析根源,突出重点,抓纲提领,切实解决乡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宝鸡市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低保发放不公、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开展低保专项清理整顿,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民主评议、入户核查等措施,全市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6105户、1.2947万人。市县教育、人社等部门联动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10万元,用于资助202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
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科长干部办事难、政策缩水等问题,宝鸡市还开展了“万名群众评议百名科长”活动,对33个部门289名科长进行内部和外部两轮评议,对排名靠后的5名科长进行约谈提醒,取消当年评优提拔资格,对4名“吃拿卡要”的科长进行了查处,两人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