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完美绽放










本报记者 姚骏骊 文/图
近年来,陕西省妇联与省农业厅联合促进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并将此项工作系统化,使妇女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完美绽放。
近日,记者走进省妇联,就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妇女进入市场难的问题,合作社这种新型经济组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何为妇女提供市场、科技、信息支撑,带领妇女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怎么帮助农村妇女解决资金、创业、就业瓶颈,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等各个方面,采访了省妇联副主席王玉娥和城乡工作部副部长张金融。
妇女合作社 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新方向
王玉娥副主席介绍,为更好地发挥妇联在引导妇女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提高妇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我省着力推进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搭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新平台。
城乡妇女的创业就业热情高、意愿强,但是不懂经营、不熟悉市场,缺乏资金、技术成了许多妇女创业中面临的普遍难题。妇女合作社类型以种植养殖和手工艺为主,全省1130多家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社中,传统的种植类、养殖类合作社分别为246家和179家,具有女性特色的手工艺品合作社622家,这与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和近年来政府扶持“一村一品”、妇女手工艺产业发展有直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主题定为“合作社让妇女更有地位”以来,妇女参与合作社知识培训的机会明显增加。在各级部门和妇联的积极倡导下,妇女参与合作经济、创办合作社的实践更加踊跃,到2012年底,全省合作社总数达到近2万家。
项目孵化 培训入手产业主导
近年来,省妇联实施妇女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计划,并纳入1800万妇女儿童民生项目。累计投入358万元,扶持建立了29个省级妇女手工艺品示范合作社。
各级妇联采用“合作社+妇女小额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对象,有效解决了妇女合作社启动资金少、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如:扶风县妇联组织15名妇女创办了城关镇黄埔村祥农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集中办理贷款90万元建起了40座蔬菜大棚。
两年来,省妇联共开展妇女专业合作社专题培训8期,培训妇女领办人420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0多人次。引入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妇女合作社能力建设项目,在宝鸡、汉中两市开展妇女专业合作社试点。对8个妇女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指导服务,先后9次组织15名国内外专家进行实地评估督导,示范推动妇女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带动周边9个县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100多个。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创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技术培训服务,用足用活产业倾斜、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产业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武功县依托手织布特色产业,县上每年设立5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专业合作社、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包装、注册、宣传给予专项奖励和补贴,为织户新购织机每台补贴200元。目前,全县已发展手工艺品专业村66个,从业人员达3.3万人,年收入2.8亿元。
搭建平台 合作交流 部门联动
在手工艺产业方面,省妇联牵头成立了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品发展促进会,提高了协会聚合力,提升了来料加工、订单生产等规模加工能力。
咸阳市妇联成立了咸阳市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会,为59家种、养、加、手工艺品妇女合作社会员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城乡工作部副部长张金融介绍道,省妇联把构建机制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联合省农业厅,设立了联合评优、项目支持、长效合作三项工作机制。
定期开展“省级优秀妇女专业合作社”评定活动,每两年表彰果蔬产销、手工艺品、家畜养殖、特色产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类别的妇女合作社50家。将支持优秀妇女合作社规范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设妇女合作社规范发展项目,还通过专项资金,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优秀妇女合作社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和兽药残留检测仪。有计划地举办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论坛,开展各类妇女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使我省优秀妇女合作社规范化发展迈入轨道。
妇女创业 三秦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陵县稞青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160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开发推广、蔬菜生产、包装和配送经营。该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681户,社员2000多人,建设大棚日光温室5000多栋,建成了占地430余亩的稞青农产品产业化综合服务区,入社农户较普通农户亩均增收超过4000元,解决了当地6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合作社年销售蔬菜上万吨,极大地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业发展。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合作社理事长李亚荣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稞青”先后获得了西安市、陕西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全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绿色生产基地”——周至县农家乐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专业技术团队和信息化服务团队,以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为主。自2008年成立以来,合作社坚持为果农进行农业科技讲座、电脑培训128场次,发放资料5万多份,培训妇女3000多人次,带动农户2000多户,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女技术员。
这个合作社还引进EM菌、全营养生物有机肥,进行配方施肥,攻克了猕猴桃生产的溃疡病、根腐病防治两大难题,科研成果在全县推广。如今,该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舍直通单位。
妇女今非昔比,巾帼不让须眉。在全省各类妇女合作社中,80%的领办人为村妇代会主任、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农村女能人。这些女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干、资金、技术、管理、社会关系等,在创办和推动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通过直接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活动,妇女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妇女的思想观念、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有的妇女合作社理事长还同时在村党支部或村委会任职,成为秦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