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为贫困群众搭建“翻身”的平台


















通讯员 雷智学 李涌 本报记者 靳天龙 文/图
洛川是世界著名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苹果生产,“洛川苹果”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大品牌,洛川农民因苹果而致富。
但是,洛川县人口众多,还有相对贫困的一些村落,这些村落大多地处洛河及其支流的河谷沿岸,是洛川县扶贫工作的重点。依照2011年省政府《陕北移民搬迁安置若干政策规定》、《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洛河峡谷地带)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20)》和《延安市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实施细则》等惠农政策,洛川县根据县情民意,制定了《洛川县移民搬迁工作实施办法》,提出用5年时间(2012-2016年),实现洛河峡谷地带群众的整体搬迁,为这个区域的农民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如今,已经三年了,这项涉及众多人口的庞大工程进展如何?被整体搬迁的农民是否稳得住、能致富?他们对已经入住的新社区是否满意?近日,记者对此深入实地进行了调查。
农民的幸福是政府工作的目标
秋季里的洛川塬,清风送爽,果园飘香,各个塬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9月19日,记者来到洛川县槐柏镇,采访移民搬迁工程进展情况。当地农民正忙着给晚熟的苹果卸袋,将中熟的苹果采摘装运,而洛河峡谷地带的农民正在为搬迁工程加紧施工。
洛河在洛川境内流径约50公里,包括史家河流域、两水河流域、仙姑河流域、厢寺川流域和北部林缘地带、东部黄龙山区,涉及菩堤、旧县、永乡、凤栖、交口河、杨舒、槐柏、土基、秦关、石头、朱牛等11个乡镇,56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2679户10994口人。这些地域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低,是洛川县的集中贫困地带。
2012年,洛川县委、县政府下决心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搬迁,彻底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槐柏社区移民搬迁的主要对象是8公里以外的仙姑河村农民,这里的安置点楼体主框架已经完成。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槐柏社区计划搬迁238户964人,目前已经搬迁163户579人,剩余75户385人将在明年8月份全部搬迁完毕。
在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轻装简从,也到槐柏镇调研移民搬迁工程。彭书记深情地对记者说:“几年前,我去仙姑河村调研时,看到农民居住环境很差,出行交通不便,每逢下雨农民居住的窑洞就成危窑,我心里就非常难受。农民的幸福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好这个问题。”他说,他今天来看看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多少户已经签订搬迁协议,搬迁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
随后,记者跟着彭书记一行来到槐柏镇的双龙社区。彭书记介绍说:“双龙社区是洛川县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实施的首个新型农村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可以置换建设用地指标283亩,对于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起到积极作用。旧村还田完成后,增加耕地面积357亩,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会为当地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新的增长点。”
记者在双龙社区建设工地看到,该社区7栋住宅楼已建了好几层,农机具存放处、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地基已经完成。
双龙社区的农机具存放处和红白理事大厅是这个社区最大的亮点。“社区建在5个村的中心位置,出了社区大门就是方圆3公里农田,走路就30分钟,进门是社区,各种服务设施都有,以后就方便多了,我们社区名字还准备叫‘田园社区’呢。”一位农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双龙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粉说:“双龙社区从今年4月10号开始动工,计划修建372套单元房,主体工程今年10月底基本竣工,建成后周边3公里内的5个村350余户1500名群众入住。社区还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公寓、文化广场、农机具存放处、红白理事大厅、锅炉房,将会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要让“搬得出”的群众“能致富”
为了解决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户入住新城后实现再就业问题,达到“搬得出、住的稳、能致富”的目的,洛川县委、县政府凝聚全县力量,尽最大努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洛川县石头镇石头社区是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的工程中已经安置的小区。9月18日,记者在石头镇石头社区看到两间彩钢房建起的“石头镇好帮手劳务公司”门口,聚集了几个农民正在看用工信息展板,劳务公司经理张军营正忙着给农民介绍最近有哪些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力。
今年53岁的张军营从部队复员后,1987年就当上他们盘曲河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现在。两月前,由他牵头成立的石头镇好帮手劳务公司开业,县和镇上的领导都来出席祝贺。张军营告诉记者:“针对农民搬到社区后将面临的收入是否能够稳定和提高等问题,县委彭书记多次来我们村调研,在和农民探讨时,彭书记提出办一个劳务公司,给农民进行职业培训,然后输送给用人单位。想法提出后,当时村民反响很强烈,最后我就办了好帮手劳务公司。”
好帮手劳务公司成立两月来,已经联系县人社局、安监局、苹果局、司法局等对农民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为全镇各村富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为洛河峡谷移民搬迁村的劳动力提供包括建筑、运输、搬运、季节性用工(套袋、卸果)、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以增加搬迁村农民收入,他们还疏通渠道,减少环节,为用工单位或个人免费招聘人员。
记者了解到,目前好帮手劳务公司求职登记150余人,其中运输工30人,建筑工45人,套袋、卸果其他小工等80余人。用工单位登记12家,签订用工协议30分,成功介绍118人再就业。好帮手公司还对洛河峡谷31户群众进行了果树夏剪、病虫害防治、果园种草等内容的果园管理技术培训。
凤栖镇谷砠黄土风情旅游休闲社区是洛川县移民搬迁的又一个在建社区。9月20日,记者在凤栖镇谷咀村看到,这里的社区全是乡间别墅建筑,社区基本工程已经完成。
谷咀村党支部书记党马茹介绍,谷咀黄土情旅游休闲社区距县城5公里,社区以“洛川国家黄土地质公园”和“谷咀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社区按照“一心两轴五区”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一心”即社区服务中心;“两轴”即南北向购物一条街和东西向民俗一条街;“五区”即民俗新村区、高层住宅区、民俗别墅区、欧式别墅区和苹果观光采摘园区。规划占地424亩,总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亿元,社区建成后将吸引和入住人口5000人以上,成为黄土高原上响当当的旅游休闲农业社区。
记者了解到,谷咀村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评为陕西省旅游度假村,群众依靠栽种苹果和接待游客为主要收入,是洛川乃至延安的富裕村、先进村。党马茹说:“我们目前围绕新型社区管理,正在加大商住别墅的营销和14户联排别墅尾留工程建设,促进旅游接待规模化运营,积极与社区农户沟通对接,加快购物一条街建设进度,9月底前完成社区门牌楼安装,以现有苹果采摘园为中心,扩大苹果观光采摘园区规模。”
党马茹对谷咀村的新型社区充满信心。
政府的好政策使我们过上好生活
洛川县石头河镇盘曲河村位于洛川县东南,属于典型的洛河峡谷地带,这里的农民搬到新建的石头社区后,生活与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9月18日,记者来到石头镇石头社区的张军峰家里,刚进门就看见干净漂亮的地板,在客厅墙壁上挂有一个大电视,电视机旁有一个大空调,客厅的沙发和茶几摆放有致,厨房安装着天然气灶和抽油烟机等新电器,张军峰的妻子正在做饭。
张军峰告诉记者:“我们是今年农历五月初八搬进来的,以前在村里的两孔窑洞已经破烂不堪了,住着很危险。我们仅仅花了4.8万元就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自己又花了5万元装修买家电,这钱在村里盖房根本就不够,是政府的好政策才使我们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张军峰的妻子在旁边补充说:“以前都是拾柴禾做饭,吃水还要到河里担,现在是天然气灶做饭,吃水打开水龙头就行,以前洗衣服只能去河里洗,冬天洗衣服就更难了,现在家里有洗衣机,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特别干净和方便,老人住在新房以后就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了,这样的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张军峰家里有7亩苹果园,每年除了在自己家果树地里劳作外,冬季就外出修剪苹果树,一年在外零零碎碎打工3个月。他欣喜地说:“前段时间我去石头镇好帮手劳务公司登记后,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现在也有技师证了,技术也比以前更高了。原先外出干活都是靠一些老关系联系,断断续续的,现在有劳务公司,出去干活时间稳定,也有保障。劳务公司不收费,服务的还好,我们村很多人都登记了。”
记者在路上碰到了准备开车的魏锁柱,就上前攀谈,他今年农历四月十六日从盘曲河村搬到石头社区居住。说到搬在这里居住的好处,魏锁柱说:“大儿子以前为上小学转过几次学校,太麻烦了,现在就在镇上的小学上学。社区还建有幼儿园,二儿子也刚刚入园了,很是方便。”记者了解到,石头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建成,目前在园儿童已有660名。
魏锁柱搬进社区后曾为挣不到钱发愁,刚好石头镇好帮手劳务公司成立,就在劳务公司登记了自己的信息,没过几天就有电话打来介绍了几个工作。魏锁柱说:“我自己有一个长征五轮车,好帮手劳务公司给我介绍有拉苹果箱子、拉苹果和拉化肥,还有一些其他搬家之类的活儿,前几天还介绍到砖厂去拉砖,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过起来大有奔头。”
产业配套是决定移民搬迁成功的关键
洛川虽然是驰名中外的“苹果之乡”,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以洛河峡谷地带为主的群众集中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全县尚有4万贫困人口,“城乡统筹、共奔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促进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工作,洛川县制定了对贫困移民家庭的优抚政策,规定搬迁到县城、建制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等集中安置点的搬迁户每户补助10万元,分散搬迁户每户补助5万元。搬迁范围内的“三无户”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产权归政府所有,搬迁户享有使用权,住户自然消亡后,由政府另行安排使用。搬迁范围内的五保户和特殊人群,由民政部门负责,纳入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
洛川还制定,洛河峡谷地带集中移民安置点物业管理费用由政府给予补贴,补贴期限为群众搬迁入住后的前三年,年度补贴分别为500户以上的安置点5万元、4万元、3万元,300户以上的安置点为4万元、3万元、2万元,100户以上的安置点3万元、2万元、1万元。
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的原则,洛川县以移民搬迁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群众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注重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强化产业培育开发、公共服务跟进,推动移民搬迁对象进城、进镇、进社区。
县委书记彭安季和县长王明智对移民搬迁工作高度关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强力推进搬迁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结合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以整村搬迁、集中安置为重点,以“一城四园六镇十社区”为集中搬迁区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综合配套,统筹推进。
洛川县按照搬迁范围,由县扶贫部门牵头,抽调财政、民政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搬迁村组,既宣传新时期移民搬迁政策,又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信息,建立健全了扶贫移民搬迁对象数据库。同时严格执行搬迁对象户申请、村镇初审、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政府统一审批认定制度,实行“谁审定、谁签字、谁负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上报的搬迁对象在村、镇、县三级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把移民搬迁惠民政策落实到真正应该享受的对象身上。
据了解,从2012年起,洛川县启动实施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工程,两年共建成集中移民安置点7个,其中石头镇安置群众140户,槐柏镇安置96户,交口河镇安置336户,县城洛河小区安置502户,桥西社区安置26户,永乡冯家村社区安置19户,旧县城安置72户,两年共搬迁群众1191户4392人,已有积马河村、弥家河、崾岘河、桥头川、枣园、老河湾(仙鸡河组)、页匆村、盘曲河等八个村(组)完成了整村搬迁。目前各安置点房建工程已经完工,房屋全部分配到户,部分安置点群众已搬迁入住,其余安置点正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说,移民搬迁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要重视产业配套,要让“移民”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可以说,产业配套是决定移民搬迁成功的关键。对于大量“离乡不离土”的搬迁户,要按照“果畜结合、产业扶贫”的思路,在设施农业、良种良法引进、技术推广、市场体系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等方面,在资金、项目上向搬迁户倾斜。对于转为城镇居民的搬迁户,要进行分类培训,鼓励创业,引导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对于从事餐饮、商贸、运输等行业的搬迁户,在金融、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洛川县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