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蒲城有个53岁的“爱迪生”


在蒲城县尧山中学,有一位像爱迪生一样痴迷于发明创造的物理老师,他就是现年53岁的王宗见,他在学生时代,就是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9月4日,记者在尧山中学见到了王宗见,他略带羞涩而平静地透露了自己心中的人生理想:“融教育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他让废灯泡重新发光
王宗见生长于农村,学生时代就酷爱航模等科学制作,并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能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穷困,一个三毛多钱的电灯泡都算得上奢侈品。王宗见就收集别人扔掉的废灯泡,运用电学知识稍作修理并加以串联,这样的灯泡组不仅能重新放光而且多年不坏,让人啧啧称奇。农村挑水又累又苦,瘦弱的他运用力学中的平衡原理把农村的架子车轱辘和长木棍巧妙结合,一人就可抵五六个小伙子的挑水量,引得乡亲们纷纷前来取经进行模仿制作。
他自制的教学工具成本接近零
上世纪80年代从宝鸡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乡镇高中教物理的王宗见时常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的话——“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学校教具相对缺乏且不是很直观,为了让农村孩子对物理知识感兴趣,他就开始自制教具。
为了节约资金,他的制作原材料大多选取别人眼中看不上的废弃的材料,有些特殊材料一时找不到,他就利用出差机会上电子市场自费购置。
一把废羽毛球拍、几根铁架等通讯员贺军栋记者张永录文/图材料经过他的巧手,竟然制成了一台电磁感应器。这台成本接近于零的仪器,为孩子们演示电磁原理的生动逼真程度竟然超过了学校配发的仪器。
他制作了一百多件课堂教具
王宗见自行设计制作的一件件浸透心血的物理教具如“电磁波发射与接收演示器”、“声波雷达”、“脉冲高压发生器”、“失重现象演示仪”、“电磁阻尼演示器”、“空气对流演示器”、“触电演示器”等获得省上多项奖励。
从教三十多年,王宗见制作了一百多件课堂教具,把抽象、枯燥而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而形象,其中多件被陕西省教育厅、省物理学会评为一等奖,他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和渭南市、蒲城县“拔尖人才”和“科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