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书记劝学记
本报记者 陆文杰 通讯员 谭海波
    邹成燕(左)拉着孙昌兴的手说:“一定要上学啊”。

    9月4日中午,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广货街镇蒿沟村天高云淡,风清日和。孙世权一家3口刚吃罢午饭,便听到村党支部书记鱼胜梅的喊声:“孙世权,你家来客了!”孙世权寻声望去,只见书记鱼胜梅带着县委书记邹成燕,已经走进了院子。孙世权和妻子鱼胜霞带着一脸疑惑,连忙让座沏茶。
    “你家孩子孙昌兴,初中毕业了没去上学,是家里供养孩子上学有困难,还是有别的原因啊?”邹成燕落座,一番嘘寒问暖后和颜悦色地提出这个问题。
    “供养倒没问题,可我住院对孩子有影响呀。”孙世权连忙作答说,虽说女儿在西安上技校,但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再供养昌兴上学问题也不大。前几天,县职业中学还打电话联系过孩子上学的事。自己眼睛不好,今年又患了股骨头坏死病,住院花销不少,这事可能让孩子揪心。再说他中考成绩不理想,可能也没信心再上学。鱼胜霞接过话茬说:“孩子自己不想去。他手上有点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我们也不放心。”
    邹成燕笑呵呵地对坐在身旁的孙昌兴说:“现在国家和县上都有补助政策,上职业中学免费。你可以在宁陕上,也可以出去上。只要你愿意上学,我们就想办法帮你。”
    听说上学免费,还有补助政策,孙昌兴说:“只要不让家里负担太重,我还是想上学,想上近一点的学校。”
    “你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有点低,又没技能,恐怕找不到什么事做。”邹成燕语重心长地对孙昌兴说:“知识改变命运。出去上学既可以学一门技术,还能开阔眼界。只有念好书,才可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让家里好起来。”
    邹成燕的一番家常话,让孙世权两口子也变了口气,言语间透露出希望儿子继续上学的意思。
    “你想上近一点的学校,那我们就帮你联系,西安的技校和县职业中学都可以。一定要上学啊!”临别时,邹成燕握着孙昌兴的手嘱咐道。
    邹成燕的诚心劝导,燃起了孙昌兴继续上学的兴致:“我要继续上学,用优异的成绩来感谢邹书记对我的关心和厚爱。”
    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宁陕县,坚持控辍保学制度。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每年开学初都劝返辍学者,确保“一个都不能少”。邹成燕在蒿沟村调研时,得知孙昌兴辍学的情况后,又来了一次上门劝学。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