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家里的水缸


在过去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水缸是农村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在小时候的印象中,水缸是用陶瓷烧制而成,经常放在灶房的锅台旁,外面黄亮发光,能盛三担多水。水缸的盖是木头做的,里面放一个舀水的铜马勺。由于我们是小孩子,想喝水就得踩一个小板凳,把水缸盖一揭,缸里就会发出“嗡嗡嗡”的闷响声。头往水缸里一伸,只见里面的水深不可测。用马勺一舀,就会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水里不停地摇晃,显得十分神秘。
在过去,祖祖辈辈吃水是从几十米深井,采取辘轳、绳索的办法,用人力将一桶桶水搅上来,挑回家倒在水缸里。水缸里的水隔几天就要换一次,因为时间长了,水里就会出现一些小虫,水也会变味,喝了就会生病。那时经常看见从地里劳动回来的父亲,一看见水缸空了,顾不上休息,就拿起水桶去井台搅水。从水缸里有多少水,就能看出这家男人的勤懒。勤快家的男人等不到水缸里的用完,就急忙去担水,水缸总是满满的;懒惰家的男人总是等到水缸见底,才慢腾腾不情愿地去担水。我们邻居的男人就是那样,从来不把水缸里有水没水当回事。一次,他媳妇准备蒸馒头,一看水缸里底朝天,男人又不在家,没有办法,只好用涝池里的水去蒸馒头。男人回来后,见到蒸熟的馒头就吃。吃完后,媳妇问他馒头的味道怎么样?他说没有感觉到什么味不对。当媳妇告诉他是用涝池水蒸的馒头时,男人恶心得直想吐。从此,治住了他不及时给水缸里担水的懒毛病。
水缸不但有盛水的作用,而且还是气候变化的晴雨表、温度计。在夏天,如果水缸的周围潮湿渗水珠,说明马上会下雨。如果水缸外干燥,天气近期会无雨。每年一到冬季的“三九”期间,水缸里的水就会结冰,母亲做饭用水时只能用马勺去击打破冰。我们经常看见水缸里的冰一层一层结在四周,酷似冰窖。严寒时水缸的水还不能过满,避免水缸被冻破。后来我们把水缸换成了水泥做的,既结实又耐用。
每年快过春节,井台旁就热闹起来。人们总是提前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也让水缸装足喝饱,与全家人共同过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丰收果实缸满盆满的象征。
水缸的一头连着瞬息万变的星辰日月,一头连着息息相关的农家生活,是历史发展的有力见证。世间万物变化无常,但水缸却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灶房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今自来水安装到灶台的锅旁,用水随用随放,十分方便,水缸在农家灶房里几乎看不到了。但我对水缸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它在我孩童时代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