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
本报记者 张翔 通讯员 王腊梅
磨面不掏钱、浇地不掏钱,村里孩子读幼儿园不掏钱;修路、建校不向群众摊派;80年代铺设了全县第一条通村路,90年代建起全镇第一座标准化校舍;6米宽的中心街、整齐漂亮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淳朴的民风,处处都呈现出发展的活力……
这是8月23日,记者在走访富平县宫里镇涧头村时所见所闻。
好支书“撑”起一片天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几天走访下来,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他是我们的好支书!”这是涧头村党员群众对老支书仇树忠的真心评价。
“仇书记最大的特点是‘正气’,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一条心,一心为群众,自己不沾一分钱。”今年70岁的群众刘琚宏老人谈起仇树忠书记时,由衷地说道。
1970年,24岁的仇树忠担任村会计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实施财务的民主管理;197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上引进了第一家砖厂,打破了村民靠天吃饭的局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仇书记通过企业承包、兴办企业,使村组两级经济迅速复活,十几年来,村民浇地、集体开支由集体承担。1987年,投资1.3万元,修通了全县第一条通村柏油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投资加捐款近30万元,建起全镇第一所村办小学教学楼。
“三五年后,还你稳定繁荣的涧头村”
1993年,宫里镇建供水站,把仇树忠调到水站当站长,这一去就是10年。从此涧头村跌入混乱的深渊,干群矛盾激化,宗族、宗派现象严重。2002年,该村更是成为是省上要求富平整改的两个后进村之一。
2003年5月25日经全体党员全票推选,仇树忠再次出任涧头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群众的期盼,领导的重托,年近古稀的他,再一次挑起了重担。当时,镇上领导对涧头总是担心,深情地对他说:“老仇,我这下把涧头交给你啦!”他笑而点头:
“请领导放心,三五年之后,还你一个稳定繁荣的涧头。”
随后,全村仅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全镇率先完成农业税。从2003年以来,该村年年被镇上评为一等奖、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民主法治示范村、渭南市百强村、渭南市关教先进村、渭南市关教示范村、陕西省升级晋档一类村。
一呼百应的好村民
“没见过这么好的百姓!”8月23日,仇书记向记者讲起2006年村上修中心大街的情景,发自内心地说道。
2006年,因为通村公路与国家标准不符,得自筹资金13到15万元。仇书记向全村发出公开信,号召全村义务帮助修路,得到全村村民的响应。现在的涧头村,政通民和,干部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用几十年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为群众做好服务。没有理由懈怠麻木,我时时告诫自己,在平凡中严要求,在平静中不落后,在平常中讲责任,在平淡中求知足,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调整思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上靠党的政策,坚持党的领导,下靠人民群众,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村级社会管理,努力让涧头村的明天更美好。”采访结束时,仇书记的一席话更是让记者感慨:像仇书记这样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成为党群之间最坚实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了最有力的诠释。
磨面不掏钱、浇地不掏钱,村里孩子读幼儿园不掏钱;修路、建校不向群众摊派;80年代铺设了全县第一条通村路,90年代建起全镇第一座标准化校舍;6米宽的中心街、整齐漂亮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淳朴的民风,处处都呈现出发展的活力……
这是8月23日,记者在走访富平县宫里镇涧头村时所见所闻。
好支书“撑”起一片天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几天走访下来,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他是我们的好支书!”这是涧头村党员群众对老支书仇树忠的真心评价。
“仇书记最大的特点是‘正气’,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一条心,一心为群众,自己不沾一分钱。”今年70岁的群众刘琚宏老人谈起仇树忠书记时,由衷地说道。
1970年,24岁的仇树忠担任村会计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实施财务的民主管理;197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上引进了第一家砖厂,打破了村民靠天吃饭的局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仇书记通过企业承包、兴办企业,使村组两级经济迅速复活,十几年来,村民浇地、集体开支由集体承担。1987年,投资1.3万元,修通了全县第一条通村柏油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投资加捐款近30万元,建起全镇第一所村办小学教学楼。
“三五年后,还你稳定繁荣的涧头村”
1993年,宫里镇建供水站,把仇树忠调到水站当站长,这一去就是10年。从此涧头村跌入混乱的深渊,干群矛盾激化,宗族、宗派现象严重。2002年,该村更是成为是省上要求富平整改的两个后进村之一。
2003年5月25日经全体党员全票推选,仇树忠再次出任涧头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群众的期盼,领导的重托,年近古稀的他,再一次挑起了重担。当时,镇上领导对涧头总是担心,深情地对他说:“老仇,我这下把涧头交给你啦!”他笑而点头:
“请领导放心,三五年之后,还你一个稳定繁荣的涧头。”
随后,全村仅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全镇率先完成农业税。从2003年以来,该村年年被镇上评为一等奖、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民主法治示范村、渭南市百强村、渭南市关教先进村、渭南市关教示范村、陕西省升级晋档一类村。
一呼百应的好村民
“没见过这么好的百姓!”8月23日,仇书记向记者讲起2006年村上修中心大街的情景,发自内心地说道。
2006年,因为通村公路与国家标准不符,得自筹资金13到15万元。仇书记向全村发出公开信,号召全村义务帮助修路,得到全村村民的响应。现在的涧头村,政通民和,干部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用几十年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为群众做好服务。没有理由懈怠麻木,我时时告诫自己,在平凡中严要求,在平静中不落后,在平常中讲责任,在平淡中求知足,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调整思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上靠党的政策,坚持党的领导,下靠人民群众,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村级社会管理,努力让涧头村的明天更美好。”采访结束时,仇书记的一席话更是让记者感慨:像仇书记这样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成为党群之间最坚实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了最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