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枣农日子,美得很


“不盲目引进所谓的新品种,咱将这百年相枣按照标准化统一管理好就算牛。”8月27日,在阎良区关山镇东丁村村副书记李建国家中,村民们围在小桌前,七嘴八舌,聊着“标准化”给枣农们带来的新变化。
“我曾问我爷爷村里枣树有多少年的历史,爷爷说他还是碎娃的时候,枣树就长得很壮了!”65岁的丁柏平,是村里的“土专家”,他说自己酷爱枣树,可谓是相枣世家,“枣树的经济效益好,我爷爷的爷爷那会就开始种枣树啦!”
东丁村有近3千亩枣树,很多枣树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目前,一棵百年枣树能产近400斤枣,加之成立合作社,170户枣农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每亩能产近3千斤,去年就收入6万多元,今年比去年肯定还要好。”53岁的丁英良,有5亩枣园子,种枣也有十几年了,自从参加了合作社,严格按照标准化科学种植管理,收益是一年好过一年。聊起以前种枣因为知识浅薄走过的误区,丁英良很是感慨,他举了一个科学使用农药的例子,“以前,以为高毒杀虫农药肯定好,但结果恰恰相反,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时候效果还更好。”
还没说完,一旁的丁柏平忙不迭地插话道,“杀什么虫用什么药,不盲目用药,才是硬道理。就像感冒了能吃一片药,为啥还要去吃两片呢。”
“走,咱去枣园里看看呀!”走进枣园,空气里都弥漫着甜甜的香气,个大溜圆的大枣颗颗压枝低,人穿梭在整齐的枣园中,都得弯腰弓背。为防止果实将枝干压断,枣农门用竹竿支在枣树枝下,满园一片丰收在即的美景。
“尝尝,没农药的,甜着呢!”丁英良顺手摘下一个泛红的大枣,虽然还没到成熟时候,泛青大枣甜甜的味道还是让记者憧憬着丰收的甜蜜。
因为以前是分散式种植,枣农们缺乏技术,打回成熟后的红枣后,晾晒不到位,加之10月份连阴雨多,很多枣会传染式的腐烂坏掉。
“摘回四老笼,只能留下一老笼,农民们是流着眼泪把枣倒掉啊!”回忆过去,对比现在,丁柏平很是感慨,他说,在了解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后,质监阎良分局帮扶合作社提供了枣果智能化烘干设备,烘干后枣果耐储存,在烘干的过程中,枣果按大小均匀分开,有伤的就被及时捡了出去了。
“一共两个炉子,一炉10个小时就能烘干6千斤枣。”
“个大核小,特别是烘干后含糖量很高的,咱东丁相枣获得过很多国家大奖呢!”丁柏平笑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