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菜包子”
丹凤 刘丹影
    “菜包子”不是小吃食品,是人的外号,一个朋友的外号。
    “菜包子”虽然不是食品,却与食品有关,就因爱吃包子而得名。据说他小时候一次能吃一笼包子,那时乡村生活苦,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便用菜包子待客,没想到包子刚一出锅,就被他吃了个净光,搞得母亲很是尴尬,从此他的“菜包子”名字便声名远扬。
    我与“菜包子”自小一块长大,一块玩耍,一块上学,又一同招进村办工厂,所不同的是他分在了小包装组,我分在了一车间,虽不在同一车间,却能天天见面,有时遇到闲的时候,还能聊聊天什么的,日子在不经意间流逝着,与以前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只是随着厂子业务量的增大,“菜包子”在的包装组要经常加班加点,这样我俩在一块的时间便越来越少了。
    那一天,正好厂里停电放假,我俩才有了坐在一块的机会,便得知他已当上了组长,还和自己组上的一个女工谈起了恋爱,却遭到了女工家人一致反对,原因是人家哥嫂弟妹几个都是吃国家财政的行政干部,哪能瞧得起他这个农民工,于是两人间的关系正在经受着世俗的考验。
    也许是“菜包子”为人处世过于直率,也许是“菜包子”的好心眼感动了女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煎熬,女工最终挣脱了家庭的束缚,毅然选择了与“菜包子”一生相随,这时我们都为他俩的结合而祝福。
    世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两年后,原本红红火火的工厂却因经营不善倒闭,我还好早一步调出了工厂,“菜包子”夫妻俩却因工厂倒闭而面临着下岗,这时他爱人的家庭像炸开了锅似的,纷纷责备她是自找苦吃,明明看着是火炕非要自己往里跳、。
    大人的不解,哥嫂的责难,并没有使“菜包子”两口子反悔,他俩像所有的下岗工人一样,苦闷过,彷徨过,沮丧过。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经过了暂短的阵痛后,他便想起了小时候最爱吃的水仙包子,于是就筹划着办个小吃摊点,专门经营包子稀饭。
    他们靠贷款白手起家,俩人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着这个摊点。几经寒来暑往,他的摊点也和他的年龄一样越来越大,已成了镇上的菜包子小吃城,其连锁店也开进了县城里,他成了响当当的老板。他用辛勤和汗水改变了理想中的一切,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笑盈盈的脸庞和他的为人。而今的“菜包子”今非昔比,光鲜而引人注目,每每别人见他离老远都喊菜老板,而我还是改不了口,总觉得“菜包子”喊着顺口、亲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