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靖边县特色农业让人惊叹
    本报讯(刘河 记者 靳天龙)八月的靖边,一个个农业项目成为靖边农民致富的好产业。今年,靖边县通过实行以资源为依托,科技支撑,园区化引领,形成了以蔬菜、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水果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富民产业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靖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蔬菜产业是该县近年来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东坑、席麻湾、红墩界、张家畔、杨桥畔等乡镇发展迅速,现已辐射到全县各乡镇,农民朋友尝到甜头后主动发展蔬菜种植。“还是种蔬菜好,又轻松,又挣钱多。”该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村民张海忠高兴地说。今年,该县共在东坑等10个乡镇建成以胡萝卜为主的三个大田标准化蔬菜示范区10600亩,建成蔬菜育苗点3个,改造日光温室40栋,正在建设日光温室示范园1个、冷链体系1处,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300棚。
    今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县马铃薯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在原种场扩繁试管苗600万株,已向大田移植完毕,计划繁育马铃薯原原种800万粒;在20个乡镇(场)、2个省级园区(水脑沟园区和东坑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马铃薯原种一分田生产基地2000亩;在全县23个乡镇(场)建成马铃薯原种一亩田生产基地7000亩;在全县10个乡镇(场)建成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20180亩;在东坑、海则滩等4个乡镇建设农业部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基地10500亩。同时该县自筹资金在全县9个乡镇(场)建成山区地膜马铃薯膜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1万亩。马铃薯已成为该县中部涧地区和南部山区最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农民群众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脱贫致富路子。
    该县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在席麻湾等14个乡镇建成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示范基地11万亩,完成137.5%;在海则滩、中山涧、宁条梁3个乡镇建设玉米增产攻关模式核心示范田800亩。同时开展5个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在中山涧、席麻湾2个乡镇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00亩。在海则滩、黄蒿界等4个乡镇建设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0172亩。该县还在南部乡镇推广种植小杂粮,在乔沟湾乡实施农业部万亩荞麦高产创建10152亩,在高家沟乡和龙洲乡实施千亩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亩。
    今年,该县水果产业得迅速发展,春季在18个乡镇栽植山地苹果7200亩,成活率均在85%以上;建立鲜食葡萄基地400亩,设施水果440亩,樱桃500亩。东坑的桃子、镇靖的葡萄、杨桥畔的草莓、黄蒿界的小瓜等水果的成功挂果,让市民可以吃到新鲜的本地水果,一上市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采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