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烤烟房来了“特派员”
本报讯(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吕磊)炙热的夏天,正值烤烟烘烤的黄金时期。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顶着火红的烈日,戴着枯黄的草帽,披着浸透汗水的衬衫,露着黑红色的胳膊,在烟叶烤房前挥汗如雨,手把手的指导着烟农编烟、编杆、控温、定色、干筋等技术要领。他们是平利县洛河镇由农技、烟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烤烟科技“特派员”,负责把关和指导全镇烤烟烘烤的技术要领。“装烟时要保持相邻两个烟秆的距离为8~12厘米,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烟秆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烟站的烤烟“特派员”王照军正在烘烤房前对莲花台村的烤烟大户邱发根的装烟步骤进行技术指导。
邱发根是该镇的烤烟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种了45亩烤烟。发展之初,邱发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是个新手,不懂烤烟技术要领,害怕自己种的烟烤砸了,卖不起价钱亏了本。为了鼓励农户发展烤烟,烤烟技术员王照军和邱发根成了一对因烤烟结缘的“孪生兄弟”,在烤烟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阶段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有了科技“特派员”的“贴身”服务,让邱发根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烤烟产业是该镇一项引导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2014年,该镇通过巩固大户、发展新户、引进大户的思路发展烤烟1500余亩,从事烤烟生产的农户220余户。为确保烟农在技术上过关,在发展上受益,该镇成立由15名农技员、烤烟技术员组成的烤烟技术“指导团”,按照联片包抓、分户指导的要求与烟农实行一对一结对服务,为每户烟农指定烤烟技术“特派员”,破解烟农在烤烟发展上的技术瓶颈。并定期组织烟农开展烤烟实用技术培训,在烟田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打通服务烟农的“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烤烟“特派员”王照军告诉记者:烟叶烘烤的好坏是烟叶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的关键,进入烤烟烘烤旺季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是顶着桑拿天烤房、烟田两点一线,遇上联系的几家烤烟户同时装炉,常常忙得团团转。但看着烤出的一炉炉金黄色的烟叶和烟农脸上洋溢的笑容,自己这个“特派员”觉得忙着也是一种幸福。
目前,该镇的烤烟已全面进入烘烤的节点,忙碌的烤烟技术“特派员”成了金色产业的“金色盾牌”,用科技知识为绿色烟叶涂抹着金黄的色彩,用细心的服务敞开了烟农增收的绿色银行。
邱发根是该镇的烤烟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种了45亩烤烟。发展之初,邱发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是个新手,不懂烤烟技术要领,害怕自己种的烟烤砸了,卖不起价钱亏了本。为了鼓励农户发展烤烟,烤烟技术员王照军和邱发根成了一对因烤烟结缘的“孪生兄弟”,在烤烟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阶段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有了科技“特派员”的“贴身”服务,让邱发根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烤烟产业是该镇一项引导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2014年,该镇通过巩固大户、发展新户、引进大户的思路发展烤烟1500余亩,从事烤烟生产的农户220余户。为确保烟农在技术上过关,在发展上受益,该镇成立由15名农技员、烤烟技术员组成的烤烟技术“指导团”,按照联片包抓、分户指导的要求与烟农实行一对一结对服务,为每户烟农指定烤烟技术“特派员”,破解烟农在烤烟发展上的技术瓶颈。并定期组织烟农开展烤烟实用技术培训,在烟田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打通服务烟农的“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烤烟“特派员”王照军告诉记者:烟叶烘烤的好坏是烟叶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的关键,进入烤烟烘烤旺季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是顶着桑拿天烤房、烟田两点一线,遇上联系的几家烤烟户同时装炉,常常忙得团团转。但看着烤出的一炉炉金黄色的烟叶和烟农脸上洋溢的笑容,自己这个“特派员”觉得忙着也是一种幸福。
目前,该镇的烤烟已全面进入烘烤的节点,忙碌的烤烟技术“特派员”成了金色产业的“金色盾牌”,用科技知识为绿色烟叶涂抹着金黄的色彩,用细心的服务敞开了烟农增收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