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项目建设跨越发展 共筑经济转型之基
——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耀州经济社会大发展
    本报记者 樊宝利
    铜川市耀州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两园两城两景”(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历史文化名城、锦阳新城,照金香山大景区、药王山大景区)六大区域为重点,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大发展。
   “六大区域”建设势头强劲
    2014年耀州区实施首批重点建设项目100个,总投资5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45个,前期项目23个。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7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93亿元的51%,铭帝年产20万吨高性能特种工业铝型材、美鑫100兆瓦配套动力站、伊利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秦瀚年产10万吨陶粒砂生产线等66个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华艺君城、东方尚城、五台药王养生苑等11个项目已建成;22个前期项目正在积极对接。“六大区域”建设势头强劲。
    打造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董家河工业园建设共涉及总投资207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预计建成后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收入1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依托董家河工业园区,在冯家桥村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的群众集中安置新型社区,把园区周边、210国道沿线和西北地区的群众、职工搬迁到董家河重点镇,腾出土地集中发展新型工业,把董家河打造成一个工业新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涉及总投资53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依托桃曲坡水库和铜黄高速引线,打造集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绿色健康的农业园区。采用“土地流转”模式,把农村土地置换出来,进行集体化、规模化经营。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锦阳新城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聘请国内知名团队,历史文化名城涉及总投资43亿元的重点项目16个,高规格编制完成了古城整体概念设计,永乐商厦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营,永乐坊复古改造顺利推进,8个文化广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古城建设步伐加快。
    照金香山大景区和药王山大景区的建设,促进三产服务业提速发展,共涉及总投资137亿元的重点项目23个,其中陕文投投资20亿元着力打造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一期已经建成开放,二期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耀旬路全线通车,合凤高速照金段开工建设,照金红色旅游道路即将开工,照金游客中心、照金宾馆、香山假日酒店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交通、餐饮、住宿等问题逐步得到改善。药王山大景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药王广场、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馆和药王养生苑相继建成,景区建设拉开帷幕。
   招商引资项目硕果盈枝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耀州区按照全市“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的总要求,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依托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和工业园区,坚持“借势发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多样务实的招商活动,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加大对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优势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组织筹备参加西洽会、农高会等重大招商活动。项目库累计储备招商项目12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4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22个,商贸流通类25个,文化旅游类项目30个。
    在本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中,耀州区签约招商项目24个,涉及金额达67.42亿元;合同项目18个,涉及金额51.22亿元。其中药王生态湖建设、绿能LNG加气站、五台群众安置社区建设、福安小区建设、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秦岭水泥配套LNG加气站6个项目已开工。截至6月底,已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继续深入开展服务零距离,建功十二五“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作表率”活动及“包项目联企业促发展”工作,坚持区级领导包联、部门领导负责、包抓干部推进的“三位一体”包联责任制,区级领导每周碰头,掌握情况,研究对策,适时召开项目推进会,解决存在问题和实际困难,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后的工作中将严格按照时限节点任务,对照任务目标责任书,对项目责任单位进行督促落实,建立项目动态管理台账,定期将项目进度及信息进行通报,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我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优化环境,加强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联动机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出台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深入建设一线,积极妥善解决好征迁、交通、供水、供电等工作。监察局将成立明察暗访组,从严查处涉及项目建设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推诿扯皮、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行为,为全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铜川市耀州区经济转型提速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奋战十二五,争创十强区”和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