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怀念地衣
安康 李永明
    家乡的南山绵延百十公里,山小名气大,这里山势平坦,草丰水美,空气清新宜人,一年四季山坡绿草如茵,形成绿色的屏障,是我们生活的乐园。
    小时候,我们常牵着牛羊到南山放牧,清明前的月河水凛冽寒冷,河面没有浮桥,男女老少上山拾柴放牧都得趟水过河,打着赤脚过河,冷水钻心,脚底生疼。但是,一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便是到南山拾地衣吃。
    地衣是一种植物,人们经常称其为“地番”,是一种食用野菜。南山和月河毗邻,依山傍水,山水相依,南山春秋放牧的多,牛吃过草的地方最爱长地衣,在树冠下、杂草丛中、阴坡地等地方地衣长得最茂盛鲜嫩。如果下点小雨,地衣吱吱的暗长着,满山满坡都是,人们提着篓子,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拾捡地衣,一会儿工夫每个人的篓子都装满了湿嫩嫩的地衣满载而归,在回家的路上欢歌笑语声不绝于耳,惊飞了草丛中的小鸟。地衣也有灵性,上午黑油油的,角角脑脑都是,中午太阳出来后,地衣却害羞似的躲藏起来,在草丛中变得很小捡不起来。地衣拾回家后进行翻捡,除去杂草和碎小泥石,用清水反复淘洗,为了吃上放心地衣,农村人凭日积月累的经验,摸索处一套洗涤地衣的巧方法,就是用盐、淘米水或浆水清洗,洗出的地衣干净品相好不硌牙,家家户户都会做地衣包子、地衣蒸饭、地衣炒蛋等美食,味道鲜美,招待客人是一绝。
    在自然灾害年代,人们用榆树皮、红薯片子、野菜等充饥,面黄肌瘦没力气,朝不保夕生活恓惶,能吃上地衣就算是奢侈品,人们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春天的到来就能吃上南山的地衣了。春天到了,村民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都把希冀的眼光投放在南山上,想念那漫山遍野的地衣吃。季节一到,村里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形成庞大的采摘队伍,赤脚淌进河里,水花飞溅,形成迁徙过河的美丽画面。有人不小心掉进河里,全身湿漉漉的,为了生计顾不得换衣服赶赴南山,到处都是拾地衣的人群,不到几天工夫,南山的地衣被拾完成为裸地,大自然的馈赠在灾害年代救活了人们的性命。人们感谢南山,是南山的地衣让人们度过了灾年。
    日子好过后,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生活口味发生了变化,吃什么菜肴都不爽口,村里的人们便想起了地衣,没事的时候到南山拾些地衣食用,久违的味道涌上心头,还是那样的香甜爽口,于是人们又去拾地衣,除了自己食用外,把地衣晒干后精心包装后馈赠好友,大家食后赞不绝口,有商业头脑的人,在大酒店推出地衣包子很红火,成为招牌特色菜肴,家乡人有一句顺口溜“吃地衣包子不忘本”,那地衣呦,是家乡人的骄傲,也是我心中的美味珍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