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石榴爷爷

     每当石榴上市的旺季,农贸市场里的一位白发老人总是格外显眼。他不擅长吆喝,总是默默地等待买主,他的石榴个个颗粒饱满惹人眼馋,但价格却公道实惠。小摊贩们都知道他是这里的石榴爷爷,但他们或许都不知道,石榴爷爷藏在背后的固执守候。
    石榴爷爷原名房宝善,是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人。老房今年63岁,全家5口人:老伴、儿子、儿媳和刚两个月大的孙女。看似一个健全完整的家,却成了老房心里难以诉说的苦痛。
    老房的儿子从小脑部受伤,因为智力低下,被确诊为三级残疾,儿媳早年目睹了一起惨烈的车祸,大脑受了刺激,整天精神恍惚。照顾两个月大的小孙女就落到了常年患病的老伴身上。
    山沟里的8亩石榴地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十多年的耕耘,老房依靠每年9月份销售石榴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家。每当临近石榴收获的季节,老房忙上忙下,但心里却总是踏实的。
    每天上午,他和“傻”儿子赶着牛车,步行几公里山路,赶到自家园子里采摘石榴。山路难走,老房无意关心自己,总是抬头看看走在前边的儿子。一个人几个小时走完的山路,他们爷俩得走上大半天。
    老房的石榴园面积不大,每次采摘他总会反复行走在每株石榴树下,挑选颜色和个头好的用剪刀小心的剪下来装进筐子里。由于今年雨水少,天气干旱,很多石榴早早就裂了皮,成熟的石榴损失了不少。
    老房将栽下的石榴装满筐子后,用担子一筐一筐地将石榴挑到山坡上。老房种植石榴已近20年,每年都是这样,用扁担将一筐又一筐的石榴挑出园子,然后运到市场销售。石榴成熟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往返于家和大山,有时候三四天,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村里最晚结束收成的。
    采摘石榴的季节最怕下雨,老房要踏着泥泞不堪的山路,顺着湿滑的山坡下到园子里。这个时候车子拉不动,他就只能用担子挑,将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石榴挑回家中。回家卸下整车的石榴,老房累得已经是满头大汗,体力上他早已经不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随手拿起门口的水管,简单地冲洗一下,就对着自来水管子喝了起来。家的责任让他握紧的双手变得更有力道。
    患病的老伴将采摘下的石榴反复挑选,再按个头大小分装在每个筐子里,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帮老房分担。老房接过老伴怀里的小孙女,坐在老伴身边边给小孙女喂奶边歇息,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
    凌晨1点多钟,老房搭村里的送货车赶往市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来不及喝口水,就要抓紧从车上卸下货物。一筐石榴重约90斤,老房和很多年青人小伙儿一样,肩扛或用杠子抬起车上的石榴,很少停歇。
    卸货、摆筐、找到一块地方开张,一切准备妥当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候。凌晨4点多钟,前来光顾批发石榴的人很少,老房到市场已近守候一个多小时了,仍然没有卖掉一筐。他不擅长吆喝,也不会主动地去拉客,有时候等到天亮也很难卖出一筐。
    凌晨的5点44分,经过讨价还价,老房以1块1的价格卖出了第一框石榴。近两个小时的守候换来了今年的第一桶金101元。拿着刚挣到的101元钱,老房掏出一个装满零钱的烟盒,将刚挣到的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去,老人说这是自己的钱包。6点57分,村里的电工利用在市场销售石榴和人员比较集中的机会,挨家挨户收取电费,老人把刚挣到的100元的三分之一交了电费。
    看着手中还未售出的石榴,老房叹了叹气,对家人的守候渐渐有些力不从心。老房一直想给儿子办个低保,好让儿子以后生活有个保障!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办!去年,遇到一个好心人,帮写了申请,可儿子拿着申请去办理时却丢了!日子一天天的过,石榴爷爷老房静静地守候着他的家人,他相信,日子终会好起来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