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发展现代农业 叫响“临渭葡萄”品牌










十多年前还是几户的零星种植,现如今已发展到25万亩种植面积,年产量26万吨,产值20亿元,葡萄成为全区支柱产业……临渭区委、区政府在葡萄产业发展按照“政府搭台、科技唱戏、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和“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科技支撑”的原则,举全区之力在临渭区下邽镇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以葡萄产业园为龙头,示范带动周边数万户果农种植葡萄,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示范园“种”出新景区
“渭北葡萄产业园是临渭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下一步我们要举全区之力把它打造成集乡村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使渭北葡萄产业园成为临渭区观光旅游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市民走进产业园,采摘、观光、休闲……”区长杨林对渭北葡萄产业园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该区围绕畅通游、特色游、绿色游、安全游,园区建成了四纵三横骨架路网、万米排水灌溉渠系,500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葡萄博览园、苗木繁育园,5000平方米生态观光大棚,两座三连栋7000平方米秋季延迟温室大棚、十栋日光温室,100亩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示范园,万吨果库和果品交易大厅,游客可以欣赏到2000多种优质葡萄品种,体验葡萄采摘的乐趣。投资4250万元、2.5万平方米葡萄美食一条街仿唐商住楼,万米葡萄文化景观长廊,占地4万平方米的生态酒庄、垂钓池等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可以品尝到临渭特色美食的香醇、自酿红酒的乐趣,品味三贤故里文化的厚重,享受长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宁静。游客可以乘着观光车或是骑着单双人自行车、四轮自行车等观赏景区的靓丽风景,寻找旧时的回忆,体会忙碌背后的休闲一刻,葡萄收获季节的亲子采摘、葡萄酒品鉴会等活动,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指尖上”的快乐、贴心的服务。渭北葡萄产业园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标准化示范园、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总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葡萄之乡”;被省果业局认定为“陕西葡萄第一区”。小葡萄撑起大产业
2010年,区果菜局副局长王录俊技术支持渭南秦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100亩绿色食品红地球葡萄科技示范园,在科技示范园及周边全面推广了果实全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控产提质增效等先进优果技术,使优质果率提高到85%以上,2011年带动周边扩大葡萄标准化栽植面积,1万亩葡萄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的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渭南秦浓公司“慧照”牌葡萄又通过了QS9001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葡萄也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临渭,这样的标准化示范园目前已有近30个。在一个个标准化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下,把一个看似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的葡萄产业变成了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的正规化种植管理模式。临渭区因为葡萄的高品质,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化委员会命名为“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
通过园区引领,临渭区葡萄的规模突飞猛进,全区有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100余个,万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方6个。渭河以北8个镇栽植葡萄的村已达85%以上,主产村户均葡萄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全区涌现出见庄、北徐等70多个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
在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工作中,临渭区设立了“临渭葡萄大讲堂”,区
葡萄研究所负责常年聘请专家每月定期为果农进行培训。据统计,目前公下邽镇已有3000余人熟练掌握了红提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当地的土专家,他们不但指导身边果农作务葡萄,而且部分人还被省内的其它栽槙区聘为技术员,进行栽培技术指导工作。
葡萄的大面积种植,也使一大批葡萄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目前已经达到80余个,它们从事葡萄生产、技术、物资、销售等系列服务,他们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将果农有效连接起来,在生产中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产后通过各种方式为果农提供果品销售信息,避免了果品销售中的恶性竞争,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科技经科技经””念出高效益
2012年9月,临渭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葡萄研究所,独立开展葡萄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所常年聘请专家在引进葡萄新优品种上把好关,确保葡萄优良品种落户临渭,同时引进推广设施栽培、配方施肥、控产提质增效、节水灌溉、葡萄避雨栽培等关键新技术30余项。
避雨栽培是一项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葡萄栽培新技术。2009年4月,区上组织部分农业专家及果农、专业合作社人员到湖南、浙江等地参观学习了避雨栽培新技术,并积极协调资金并动员果农实施。此项技术的推广,有效减少了红提葡萄病害的发生,解决了红提葡萄大面积栽植的瓶颈问题。
为了进一步使葡萄产业转化升级,临渭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日光温室葡萄生产。截至2014年4月,全区日光温室早食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06亩。去年临渭区葡萄研究所进行了晚熟葡萄贮藏试验,取得重大突破,采用气态和固态杀菌结合等最新技术,成功将葡萄贮藏到来年四月底,实现了临渭葡萄的季产年销,周年供应。
2013年区上通过多方努力,又引进国内外新培育的优质葡萄品种70余个,建成陕西最大的鲜食葡萄种质资源圃,这更为临渭区葡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临渭区种植的葡萄品种就多达300余种。
走近渭北葡萄产业园,红提、巨玫瑰、克伦生、夏黑、红巴拉多、维多利亚、火焰无核、京亚、京秀、早丰6号、87-1、早黑宝等各色品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使人仿佛置身于葡萄的“大观园”。葡萄产业富了一方百姓,葡萄文化滋润了这方故土。在葡萄园里“种文化”,也是这里一大特色。每到周末,这里的渭北跑骡车及文化演出等民俗表演、东路碗碗腔皮影、官路舞狮、朱王秧歌等传统民间文化表演,让你过目不忘,如醉如痴。特色农家乐里,南七饸饹、石灰窑水晶饼、时辰饺子等名优小吃,更让你垂涎欲滴,流连忘返。使“三贤故里”厚重的历史上多了一份色彩与生机。
2014年6月10日,在临渭葡萄品鉴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振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崇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七位专家一致认为,临渭日光温室夏黑葡萄颗粒饱满、品质优良、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堪称葡萄市场的“佼佼者”。
如今,临渭葡萄不仅远销上海、广州、成都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还在云南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远销东南亚市场,让“临渭葡萄”品牌越叫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