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平利县女娲禅寺——
缘何成烂尾工程

    本报记者 孙军 段鸿 文/图
    2003年起,平利县围绕“女娲品牌”确定文化立县的发展战略,很快就推出闻名全国的“女娲茶”,并开始打造女娲产业风景区,想依托“女娲品牌”,壮大该县生态旅游产业。
    而该县从2007年开始招商引资,在女娲山遗址修建遗址工程,外地客商投资修建用于接待游客的一排楼房如今成了半拉子工程,至今搁置在原来的女娲庙旁。2012年,该县又招来客商,投资2000余万元,在原来的女娲庙前以建女娲庙为名,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如今,这座寺庙因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这两个搁置的工程,已成为烂尾工程。
   工程没钱停工无人管
    记者从平利县城驱车前往女娲山遗址,出县城不远,就看见公路边竖起一块“重建女娲禅寺”的广告牌。据当地人说,这个牌子立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从广告牌拐弯往山上走,大约过了30分钟,终于到达女娲庙重建处,老远就看见一排古红色的两层建筑。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那是7年前建的工程。一排两层带地下室的楼房,外墙没粉刷,室内也没建好,全然一个烂尾工程。
    中间的高台上是原来的女娲庙,广场的前面是一片荒草。这个年代久远的女娲庙,因为建新庙而被挖成了“孤岛”,四周破烂不堪,殿内一片狼藉。在女娲庙的对面,是2012开始新建的所谓的新女娲庙。此庙金碧辉煌,气势浩大,有前门和后门。无论从前门进还是从后门进,前后大殿都供奉着神像,却不是女娲像。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就不是女娲庙。
    看场地的一位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座新庙还没建完,投资商就没钱了。据他介绍,一边的两层楼房其实是三层,有地下室,是河南人投资从2007年开始建的,由县上招商引资过来的。但后来没钱建了,就停工了。再后来,建楼的人出车祸了,一排楼房就没人管了。
   七年建成半拉子工程
    另外新建的一个大殿是深圳人投资的,也是县上招商过来的。大殿是2011年开始建的,县上的领导和旅游局的领导都来参加过开工仪式。这一点,记者在平利县旅游局也得到证实。整个女娲山都是“女娲山遗址”,属于文物保护区。在平利县的招商网上显示,拟投资近亿元在女娲山上大兴土木。那么,在文物保护区范围内动土大搞建设,是不是该有相关手续呢?
    记者来到平利县文管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告知,在保护区内动土兴建女娲庙是有手续的,但却拿不出来。
    平利县旅游局办公室的姚主任介绍,县上一直想打造女娲山风景区,但是,目前那里的自然环境差,建了好多年都没建起来。2007年,投资商建了个半拉子工程走了。2011年又招商,招来一名深圳人投资兴建大殿,这个大殿投资了2000万,2013年建好了,开光仪式还没举行。
    姚主任说,为建设女娲风景区,县上一直在努力,但是招商一直不成功,有的人来了嫌条件不好,建了一些基础设施就走了。从2011年旅游局成立时,就开始打造女娲文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起色。后来投资商把大殿建起来了,又没钱了,所以开光仪式要推后。姚主任还说,大殿开工时,县领导和旅游局领导都去参加了开工仪式。
    新建的所谓女娲庙引来不少质疑。有人说,女娲在平利本来是个美好的传说。在女娲山上,本来就有女娲庙,现在为啥把女娲庙挖得不像样子,而在女娲庙前建假女娲庙,这有何意义?
    记者采访了平利县一位文化人,他对记者说,事实上有没有女娲这个人,都是个未知数。只不过平利的女娲山上,有许多女娲的传说和地名,女娲只是一个文化符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