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八一”建军节到来,这首歌在耳旁响起,勾起我对30年前的——
红色记忆
通讯员 李世居 文/图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八一节的到来,让人们不由得回忆起30年前的“预备役”民兵。那时节全民皆兵、各乡的武装部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民兵训练,练就好身手,预防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略,如今回想起来让人思绪万千。
    1978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民兵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那年全国召开民兵工作会议,邓小平提出了“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位置”。在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颁发《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批准颁发《民兵工作条例》,同时决定在基层行政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设立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11月,恢复了中央军委和各级地方党的人民武装委员会。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上述重大措施,使民兵工作的传统得以恢复。
    我记得在那时,大荔县的26个乡(当时还没有移民返库的乡)都有了武装部、配备了武装部人员,每个乡都有民兵连、民兵排,配发枪支弹药,由乡武装部统一集中看管。那时候要想当个基干民兵也不容易,政审极严,谁能当上民兵,确实感到光荣和自豪。每年在农闲时间,定期把民兵集中起来,脱产训练,复员退伍军人当教练,组织民兵练习摸爬滚打、列队走步、实弹射击。尽管手上磨出了泡,脚板磨出了血,腰酸背痛,但没人叫苦喊累,尤其是在实弹射击中打个满环,那才叫乐哩。
    当年,我不是民兵,但用照相机记录了民兵活动,记忆中的花絮还是不少。有一年武装部组织民兵在冯村的沟壑里训练无后坐力迫击炮实弹演练,当年还没有见过阵势的我,亲眼见到那炮击炮射击后,炮后喷出几乎有2米多的火焰,震动声震得我差点把照相机甩到地上,那天的炮声一直在我耳边轰轰。最为险要的还是当年陕棉十三厂的民兵在城南的靶场,趴在水渠里向外投手榴弹,一名纺织女民兵拉开手榴弹的拉环直冒烟,吓得不敢扔,急忙中,旁边指挥的武装部长一个垫步,从她手中抢过投掷出去,手榴弹没有落地就一声爆炸,把大家吓得出了身冷汗,原来真家伙这么厉害,原本我也想试试投个真家伙,一下子没了胆子,失去了一次机会,这一切等等也都是当年民兵训练的老话了。
    每天在紧张的训练结束后,年轻的基干民兵扛着靶子,伴随着《打靶归来》和女民兵放声高唱“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歌曲,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唱响了当年全民皆兵,练好本领保家卫国的旋律,成为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翻开看着照片上当年那些基干民兵,一眨眼30多年过去了,大家个个都成了近60多岁的老人,回忆起来深感岁月逝去的是如此之快。更让人钦佩的这些英姿飒爽的民兵,当年在农村生产建设、维护村庄社会治安稳定和巡逻护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