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丹凤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谈录
    记者 武强 通讯员 樊利仁
    七月的丹凤,山清水秀,万木葱荣,处处是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7月22日,记者翻山越岭来到偏远的丹凤县花瓶子镇粉塬村,这里沟壑纵横,海拔1000米左右,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然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里的一切悄然改变。
    “来,来,赵支书,您快过来一下,这些水泥要尽快发放到群众手中,您也要辛苦点,给大伙做好思想工作,尽快把群众的场院硬化好!”在粉塬村活动场所,来自镇上的干部孙志军正忙前忙后,他细心地安排好水泥发放工作后,又和村党支部书记赵辛卯商量发展魔芋产业的事情。
    孙志军是丹凤县花瓶子镇党委副书记,他说:“因为领导信任我,才让我包扶这个后进村的,并且让我担任村上的‘第一书记’,专门帮助村上脱贫致富,因此,我必须要干好包村扶贫工作,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哎呀,没想到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是太好了。今年,县委书记程诗有亲自包扶我们粉塬村,这才短短3个多月,县委书记程诗有已经到我们村里来了3次了,他详细摸清了我们村的基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了好多困难。临走时,还给留下了电话,承诺有困难就找他。”今年5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赵辛卯说起县委书记来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事情,显得十分激动。
    “今年,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可是沾了光!县委书记程诗有亲自包扶我,还让农业部门的同志帮助我发展养羊业,我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呀!”正在一旁的淡宝庆兴奋地对记者说。
    粉塬村的老党员淡石娃说:“如今搞的这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是起大作用了,以前,我们很少见到党员干部住在村上,可是今年我们花瓶子镇的副书记孙志军和镇上的干部一直驻扎在村上,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和村里的群众成了熟人,大家都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在村党支部书记赵辛卯的引领下,沿着漂亮的村级党员活动场所,记者来到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旁边。
    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军说:“前几年,粉塬村确实太困难了,没有路,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信号,水毁公路也没有修复,群众出行不便,就是种些核桃、魔芋、中药材也卖不出去,群众脱贫很不容易。现在好了,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修通了粉塬村7.8公里的水泥路,瓦房等3个组7.5公里的农网改造马上结束,1个移动基站即将完工,建设了1个119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个,协调实施蓄水池工程,70余户200余人的饮水问题即将得到妥善解决。”
    村党支部书记赵辛卯说:“我今年51岁,在村上工作整整30年了,如今我要借助全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大好机遇,把主导产业发展好,动员群众发展魔芋200亩,发展核桃300亩,发展中药材250亩,协调有关部门为外出群众开展技能培训1~2次,在西安等地组建流动党支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最后,当记者问及村“两委”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看法和建议时,赵支书说:“我感觉县上是真的践行了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各级党员干部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也就是说,群众的需求就是党员干部的追求。我的建议就是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社会才更加和谐进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