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农民心声我最懂”
本报记者 张浩 通讯员 范筱霞
在有“美水之乡”之称的甘泉县桥镇乡,从几岁的小孩子到乡政府,几乎都认识被太阳晒得发黑的乡党委副书记——袁荣。他为何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桥镇乡。
率先垂范感动村人
当记者找到袁荣时,他正在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菜农康武明往车上装菜。看见记者时,他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说:“下乡来工作就是这样的。”
今年42岁的袁荣出生在延长县北阳村,1994年在延安农校上学的他带着15名学生到甘泉石门乡实习为果树修剪,因为有出色的手艺,他被当时任县畜牧业局局长看在眼里,那时的甘泉正在为农民建致富产业,其中,果树栽植便是一项,但当时急需技术员。1995年,畜牧业局局长带队到延安农校招聘的时候,直接找到袁荣问他愿不愿到甘泉去,袁荣说愿意,便把铺盖装在车上来到了甘泉。
刚到桥镇乡报到时,乡党委书记让他负责包闫家湾村。当他看到下雨时路被冲断了,村民们只能穿着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坑坑洼洼的泥路时,他再也坐不住了,叫上村支书商量起该为闫家湾村做些什么。最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村里的路必须修好。
说干就干,第二天,村支书则拿起喇叭吼着全村的男人出去修路。但让村支书没想到的是,袁荣一个人早已挥动着臂膀,一铲一铲的往坑里添着土。村支书喊他过来喝口水,他似乎都没听见,好像他一下子就被扎在土里了一样,此情此景感动了村里的很多人。
终于,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就把雨水冲坏的路修好了,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走进群众办实事
这时,站在一边很久的方家河51岁的大队书记张喜刚说:“他的故事,我最了解了。”他说,2004年的后半年,袁荣被选为乡民政站长。在任民政站负责人期间,他主动进村入户询问政策落实情况。经过实地走访,他发现安家沟的65岁的杨德明没有儿女,老人家的吃喝都成问题。袁荣为了让杨德明老人有吃有喝,就和村干部联合召开几次大会,为老杨解决了多年没户口和享受低保等问题。当袁荣将户口本递给老杨时,门外响起了阵阵掌声。
袁荣在任民政站长期间,帮助协调近300名60岁以上老人解决了户口问题和孤寡老人的五保问题,确保弱势农民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把一份温暖传递给了他们。
与群众心连心
在妻子的眼里,袁荣是个不折不扣的“野人”。因为工作太忙,妻子有病,他顾不上照顾;孩子上学他也让妻子代为操心。然而在村民眼中,他却是个有情有义的大好人。
就是因为认真和负责,2012年12月底,已经是乡副书记的袁荣,把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夫妻矛盾等等调和了一家又一家。在他的努力下,昔日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山”,修甘志路、修廉租房、修过水桥、建温室大棚、安装路灯、硬化人行道……每个项目的实施都有他的身影。袁荣常对人说:“农民的心声我最懂!”
就是这样的袁荣,没有干下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他始终默默无闻地为民服务着。这正是一个基层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典型代表,也在平凡中彰显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不平凡。
在有“美水之乡”之称的甘泉县桥镇乡,从几岁的小孩子到乡政府,几乎都认识被太阳晒得发黑的乡党委副书记——袁荣。他为何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桥镇乡。
率先垂范感动村人
当记者找到袁荣时,他正在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菜农康武明往车上装菜。看见记者时,他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说:“下乡来工作就是这样的。”
今年42岁的袁荣出生在延长县北阳村,1994年在延安农校上学的他带着15名学生到甘泉石门乡实习为果树修剪,因为有出色的手艺,他被当时任县畜牧业局局长看在眼里,那时的甘泉正在为农民建致富产业,其中,果树栽植便是一项,但当时急需技术员。1995年,畜牧业局局长带队到延安农校招聘的时候,直接找到袁荣问他愿不愿到甘泉去,袁荣说愿意,便把铺盖装在车上来到了甘泉。
刚到桥镇乡报到时,乡党委书记让他负责包闫家湾村。当他看到下雨时路被冲断了,村民们只能穿着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坑坑洼洼的泥路时,他再也坐不住了,叫上村支书商量起该为闫家湾村做些什么。最后,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村里的路必须修好。
说干就干,第二天,村支书则拿起喇叭吼着全村的男人出去修路。但让村支书没想到的是,袁荣一个人早已挥动着臂膀,一铲一铲的往坑里添着土。村支书喊他过来喝口水,他似乎都没听见,好像他一下子就被扎在土里了一样,此情此景感动了村里的很多人。
终于,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就把雨水冲坏的路修好了,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走进群众办实事
这时,站在一边很久的方家河51岁的大队书记张喜刚说:“他的故事,我最了解了。”他说,2004年的后半年,袁荣被选为乡民政站长。在任民政站负责人期间,他主动进村入户询问政策落实情况。经过实地走访,他发现安家沟的65岁的杨德明没有儿女,老人家的吃喝都成问题。袁荣为了让杨德明老人有吃有喝,就和村干部联合召开几次大会,为老杨解决了多年没户口和享受低保等问题。当袁荣将户口本递给老杨时,门外响起了阵阵掌声。
袁荣在任民政站长期间,帮助协调近300名60岁以上老人解决了户口问题和孤寡老人的五保问题,确保弱势农民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把一份温暖传递给了他们。
与群众心连心
在妻子的眼里,袁荣是个不折不扣的“野人”。因为工作太忙,妻子有病,他顾不上照顾;孩子上学他也让妻子代为操心。然而在村民眼中,他却是个有情有义的大好人。
就是因为认真和负责,2012年12月底,已经是乡副书记的袁荣,把邻里纠纷、婆媳不和、夫妻矛盾等等调和了一家又一家。在他的努力下,昔日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山”,修甘志路、修廉租房、修过水桥、建温室大棚、安装路灯、硬化人行道……每个项目的实施都有他的身影。袁荣常对人说:“农民的心声我最懂!”
就是这样的袁荣,没有干下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他始终默默无闻地为民服务着。这正是一个基层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典型代表,也在平凡中彰显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