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数字造假”患无穷
特约撰稿 张宝贵
    7月7日,《陕西农村报》发表了《核桃经济林项目涉嫌造假》的新闻调查,曝光了凤县林业局13593亩核桃示范园仅完成4300亩,造假面积竟达三分之二。与去年3月18日《陕西日报》发表的曝光勉县虚报基本粮田建设面积的《纸上造田五万亩弄虚作假充政绩》的报道一样,再一次揭穿了“数字造假”的丑恶面目,引起了决策层和社会的重视。
    “数字造假”,绝非始至今日,也绝非仅有凤县林业局假报造林面积和勉县虚报基本粮田建设面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共产风”,“数字造假”“放卫星”,成为历史的笑柄。文革时期“左倾”肆疟,“数字造假”“莺歌燕舞”,让人不堪回首。粉碎“四人帮”后进入改革开放45新时期,“数字造假”并未绝迹,以新的面目出现。粮食面积产量“数字造假”、企业产值“数字造假”、社会总产值“数字造假”、农民人均收入“数字造假”、招商引资金额“数字造假”,各种项目“数字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正如群众所戏言:历年植树造林的报表数字相加,不少地区早已成“林海”无地可种;历年招商引资数字相加,不少地区早已厂家爆满无需招商引资。“数字造假”已经成为一种“官员病”、“机关病”、“社会病”。
    “数字造假”遗患无穷。它败坏了党风、败坏了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是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的离心剂,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是讹诈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无底洞,是腐败分子索取名利地位的障眼法,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迷魂药。上世纪五十年代“数字造假”“放卫星”,造成了经济困难“瓜菜代”。十年文革“数字造假”“莺歌燕舞”,造成了全国人民难温饱。改革开放后的“数字造假”,造成了国家资金大量流失损失。“数字造假”危害罄竹难书。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
    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数字造假”却背道而驰,它谎报实情,误导决策,涣散斗志,离心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急需根治的顽疾和毒瘤。每个正直的领导干部、每个正直的公务员、每个正直的共产党员,都应该认清“数字造假”的危害,自觉同“数字造假”作斗争。从我做起,从本单位做起,从本地区做起。实事求是,如实上报,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