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桑葚 “出嫁” 记
本报记者 李莹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欢庆热闹的锣鼓声,7月21日,来自临潼区新丰街办六个村的果农们驱车两个多小时,在杨凌区政府广场上盛装上阵,舞起村里过年时才敲响的“十面锣鼓”。
    问这是做啥,杨凌区经贸局局长李春安说:“这是临潼区桑葚果农送嫁自家桑葚‘姑娘’,给‘姑爷’杨凌圣桑送锦旗来了。”
    临潼桑葚怎会远“嫁”杨凌?今年4、5月份,临潼新丰桑葚丰收却滞销,因为保存期非常短,从树上摘下后48小时之内不经处理,就会软烂、变质,果农眼睁睁地看着自家果子烂在地里。杨凌圣桑果业董事长魏文利闻讯后,连夜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决定先派赴工作人员提取桑葚样本进行质量检验后,如达标,即与临潼区新丰村洽谈临时收购协议。
    杨凌圣桑果业职工葛飞婷介绍:“临潼区种植的是鲜食果桑,原本并不适合做酒或做桑果汁,但是恰好因为今年雨水充沛,所以才能达到公司的收购标准,为此公司临时增加500万元作为临潼桑果的费用。”
    新丰街办皂安村村主任张八字介绍说:“我们村往年果子的产量也就2000多吨,今年一下猛涨到4000吨,产量翻一倍,销路再少了,压力就一下子大了。所以‘桑姑娘’得找个高门大户的‘婆家’才行。”
    圣桑公司总经理韩娟告诉记者,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收购临潼区的桑葚,让这些“桑姑娘”不再愁嫁,公司打算明年在临潼区新丰镇,建立一条新的桑葚加工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冷酷等设施,厂址就选在新丰街办的湾李村。
    湾李村果农李彩芹说,“这次来杨凌,我知道了桑树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做桑葚饮品,还可以加工桑葚周边产品。比如剪下来的桑枝加工成蘑菇种植基料,用过之后还能当作肥料。而且刚刚还吃到了嫩桑叶做的菜,嗯,好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