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旱改水”改出新“丰”景
本报记者 辜希静 通讯员 朱明富
4月3日,在白河县仓上镇马庄村“旱改水”工地,旋耕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捡石头,起埂整地,加快推进田块平整、放水灌溉和苗圃下种,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马庄村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实施百亩“旱改水”项目,将自然条件好、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耕作的田块优先纳入垦造水田计划。目前,一期已改造完成60亩高质量水田,形成了“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连片水田。
“以前,这些田块是20户村民的承包地,育苗圃、种蔬菜,但是没什么效益,有的干脆啥都不种。为端稳我们自己的饭碗,形成马庄村的产业品牌,村两委决定通过集体流转经营的方式,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水稻。我们有信心把这块‘试验田’做成富有特色的村集体农业示范园。”站在波光粼粼的水田边,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杜大华畅想着丰收景象。
马庄村山势平坦,开阔向阳,土地肥沃。村党支部副书记宋登祥介绍,去年“旱改水”项目启动后,村两委及时跟进协调,解决问题,规划地块内的村民都签订了流转协议。
“现在把田地流转给集体种水稻,以后我们不仅能吃上本地自产的大米,还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这么好的事情,我们肯定支持!”村民曹树发说,这次他把自家几亩旱地交给村上统一改造成水田,自己就在工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
“要想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得放开胆子干。”杜大华说,“今年第一次大面积种水稻,一定要在种子和技术上把好关,力争实现‘旱改水’项目开门红!等秧苗移栽完,我们计划派人到外面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来引进稻花鱼苗,放进稻田养殖,让水田获得双重效益。”
马庄村通过“旱改水”综合治理,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土地效益将明显提升。同时,将带动延伸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稻渔共生等产业链,绘就一幅看得见美景、望得见乡愁、富得了“口袋”的和谐绿美画卷,让小山村变成“鱼米乡”。
4月3日,在白河县仓上镇马庄村“旱改水”工地,旋耕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捡石头,起埂整地,加快推进田块平整、放水灌溉和苗圃下种,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马庄村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实施百亩“旱改水”项目,将自然条件好、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耕作的田块优先纳入垦造水田计划。目前,一期已改造完成60亩高质量水田,形成了“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连片水田。
“以前,这些田块是20户村民的承包地,育苗圃、种蔬菜,但是没什么效益,有的干脆啥都不种。为端稳我们自己的饭碗,形成马庄村的产业品牌,村两委决定通过集体流转经营的方式,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水稻。我们有信心把这块‘试验田’做成富有特色的村集体农业示范园。”站在波光粼粼的水田边,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杜大华畅想着丰收景象。
马庄村山势平坦,开阔向阳,土地肥沃。村党支部副书记宋登祥介绍,去年“旱改水”项目启动后,村两委及时跟进协调,解决问题,规划地块内的村民都签订了流转协议。
“现在把田地流转给集体种水稻,以后我们不仅能吃上本地自产的大米,还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这么好的事情,我们肯定支持!”村民曹树发说,这次他把自家几亩旱地交给村上统一改造成水田,自己就在工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
“要想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得放开胆子干。”杜大华说,“今年第一次大面积种水稻,一定要在种子和技术上把好关,力争实现‘旱改水’项目开门红!等秧苗移栽完,我们计划派人到外面考察学习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来引进稻花鱼苗,放进稻田养殖,让水田获得双重效益。”
马庄村通过“旱改水”综合治理,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土地效益将明显提升。同时,将带动延伸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稻渔共生等产业链,绘就一幅看得见美景、望得见乡愁、富得了“口袋”的和谐绿美画卷,让小山村变成“鱼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