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土特产”绘就新“丰”景
任宏宇展示丰收的小米。(资料图)
镇巴县石鸭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腊肉生产车间里的工人正在包装腊肉。(资料图)
本报记者 方腾
洛川苹果、柞水木耳、富平柿饼、米脂小米、镇巴腊肉……三秦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孕育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这些看似寻常的小小土特产逐渐成为走向全国的明星产品,在广袤乡村漾起无穷活力。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挖掘“土特产”潜力,深耕农业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一幅幅欣欣向荣、群众富足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三秦大地铺展开来。
1 念好“土”字诀
3月下旬,气温转暖,在榆林市米脂县桃镇新尚沟村,一层层平整的梯田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引人注目。干活的工人和运输肥料的车辆来回穿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春耕图。种植大户任宏宇最近正忙着备种,小米种植还未开始,他已经在期待新一年的好收成。“我们的小米不愁卖,只管种好就成。”任宏宇说。
米脂小米为啥不愁卖?任宏宇如数家珍:“山好水好,米脂米好。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谷物种植在黄土高坡上,种植过程不使用化学肥料,坚持用农家肥,这样种植出的小米绿色健康、色泽金黄,熬出的小米粥口感香润。”
任宏宇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抽空就直播。“通过直播,很多农产品实现了从‘远在深闺人未识’到声名远播的华丽转身,我也想用直播的方式宣传当地小米。”任宏宇说。
一阵微风拂过山涧,一片谷穗金黄摇曳生姿,这是任宏宇抖音里的一条视频。任宏宇说他最喜欢的风景就是小米收获的季节,那是每一个庄稼人最朴实的期待。经过积累,他的抖音账号已收获了近万粉丝,为他销售小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任宏宇和小米的故事得从2018年讲起。这一年,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与小米打交道的生活。种小米、收小米、卖小米,他全程参与,让更多人吃上家乡的特产,也让很多乡亲靠着小米迎来了干劲十足的生活。
土特产根基在于“土”,“土”有根,根在水土。人们购买土特产,既满足对美食美景的需求,也饱含乡土乡愁的慰藉。如今,乡土气息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心之所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家美食是治愈心灵的良方。任宏宇说:“我卖的不仅是小米,更是乡愁。吃家乡的小米,可以唤醒儿时的味道,留住乡愁。”
在米脂,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米脂在留住土特产“土味”上下足绣花功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推动“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乡愁”“卖文化”转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这边风景独好。
2 打好“特”字牌
腊肉是镇巴的一张特色名片,是镇巴人的乡愁。如今,很多人将这个特色美食带出了镇巴,让镇巴腊肉香飘全国。
3月24日,山里仍有些清冷。和往常一样,刘龙刚都要把厂房巡视一圈。猪舍里的猪正欢实地抢食,腊肉加工车间里的工人忙着分割、包装腊肉。看到这些场景,刘龙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刘龙刚是镇巴县石鸭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年前,刘龙刚怀着对城市的憧憬离开了家乡。后来,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于是带着经验重回大山,干起了农业。
“腊肉是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餐桌美味,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镇巴腊肉’已经逐步发展成一项富民产业,走出了大山。”刘龙刚非常看好镇巴腊肉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做生猪养殖、白酒和腊肉加工。他始终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用烤酒产生的酒糟喂猪,订单式养殖生猪为腊肉加工提供原料。
经过发展,刘龙刚起初创办的小作坊已经成为一家农业公司,并有了自己的品牌“秦巴秘境”,藏在深山中的石鸭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镇巴腊肉送出了山沟,叫响了品牌。
“镇巴腊肉的制作工艺很讲究,从选材、腌制,再到烘熏,每一步都具有本地特色,只有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做,这样生产出的腊肉才正宗,本地人一口就能尝出来是不是熟悉的那个家乡味。”刘龙刚说,公司现在虽然是规模化生产,但仍坚持按照传统的工艺制作腊肉,保证镇巴腊肉的品质。
“特色”是对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的特别注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特色产业生存发展之道。借力品牌优势,镇巴腊肉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呈现出硕果盈枝的景象。目前,镇巴全县腊肉年产量1500吨以上,镇巴腊肉专属养殖基地有30家,腊肉产值近5亿元。
3 延伸产业链
富平是远近闻名的“千年柿乡”。近些年,富平柿饼强势出圈,走俏全国,成为土特产中的明星产品。在富平,家家户户都会做柿饼,不少人也靠着这份甜蜜“柿”业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3月19日上午,富平县曹村镇大渠村渭鸿金果柿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全正忙着回复网上顾客的咨询。“眼下是柿饼的销售淡季,现在还有一些零散的顾客询问其他柿子产品。”张文全告诉记者,依托富平柿饼这一明星产品,很多其他柿子产品也受到市场青睐。柿子可做酒、可酿醋,柿蒂、柿皮也可加工成柿子茶。
“柿子红了”“富柿”“柿柿红”,一个个品牌脱颖而出,柿醋、柿子面膜、柿糕,一个个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富平柿饼不仅在国内火爆出圈,还漂洋过海,销往国外市场。富平柿饼闻名遐迩,得益于近年来富平县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努力提升产业文化内涵、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农产品如何走出乡村,为乡村振兴赋能?
富平柿饼的出圈经验给出了答案。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近年来,富平充分挖掘柿子的潜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红红火火的柿子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柿子产业激活了富平县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目前,富平全县栽植柿子36万亩,鲜柿产量达到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已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三产融合示范园2个、柿子专业村4个,建成柿子长廊、柿文化体验馆、曹村柿子风情小镇等文旅项目,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观光旅游,实现柿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无论是米脂小米、镇巴腊肉还是富平柿饼,无不承载着本土特定的味道与记忆,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如今,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全链条、新业态加速发展,“土特产”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融合发展的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