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以商养会激活力 发展动能更澎湃
在西安市曲江榆阳好产品旗舰店,来自榆阳区19个乡镇的名优特农产品琳琅满目。
连年帮扶榆阳区城区困难群众,西安市榆阳商会得到各界认可。(资料图)
未来几年,榆商民投还将在榆阳碳汇林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敏
资源整合,平台共建,以商养会,以文促商,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龙头”引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活力满满;聚焦重点项目、公益文化事业、乡村振兴等多领域,频频大手笔布局,富民产业蒸蒸日上……自2020年西安市榆阳商会成立以来,就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势头,不断释放出拼经济、拓市场、促共富的坚定信号。
站在新起点,春风正盛机遇良多。西安市榆阳商会目标笃定、相机而动,以新作为、新发展做强产业主引擎、厚植创新驱动力、深耕共富主战场,拓开民营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新棋盘”。创新推进,平台、企业、市场多方联手,倾力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城乡共富新模式。
1 协同创新 集群合力助推良性循环
3月15日,在塞上榆阳的广袤土地上,能源生产、生态修复、农光互补等多条生产线加紧建设。3年来,榆阳商会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引项目、补链条,吸引108家榆阳籍民营企业入驻平台,抱团发展,形成上游能源、煤炭、制造、科技研发等集成系统,下游工商贸、旅游文化、绿色农业等“全链式”储能产业链。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 的基 本盘。盘活民营经济这池水,稳住发展“热度”,深化创新、迭代产业版图是关键。自商会成立以来,一方面扎根一线解决急难愁盼“微心愿”,帮助企业抢抓发展风口;一方面立足平台,借助人才、科研“最强大脑”,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让商会产业版图脱胎换骨。
2021年初,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难题愈发凸显。面对新形势,如何既当好“店小二”,又当好“领头羊”,助企纾困,战胜市场风险和挑战,成为商会的一道必答题。在多方调查研判下,商会旗下最大的运营平台陕西榆商民投集团运营公司应运而生(以下简称“榆商民投”)。
抢抓发展风口,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榆商民投自成立起就以整合资源、凝聚智慧、合作共赢、奉献榆阳为理念,加快步伐调结构、优环境、促转型,打出了一套“新拳法”——由平台“牵头引线”,做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围绕转型发展、服务创新,场景重塑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商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平台为引育的发展体系。运营收益的30%为公司再发展基金,30%投资榆阳民生慈善公益事业,40%作为分红股东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334模式”,以此实现以商养会、回家报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商会成绩单亮眼。3年来,商会充分发挥组织、政策引领作用,与国企央企开展合作,打造出一批榆阳混改标杆企业,不断破除梗阻、拓展市场。目前,商会在招商引资、环保固密、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崭露头角,业务合作越来越紧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良性互动、全面升级。
2 换道超车 多元融合提升产业能级
走进榆阳区中国算盘博物馆,18888件大大小小的算盘有序陈列,一个历史悠远、人文璀璨的艺术空间呼之欲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中国算盘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算盘从唐代到现代,充分展示了我国2600年算盘文化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算盘都是出自西安市榆阳商会会长赵占明之手。
“赵会长收藏各类算盘10万多件,捐给中国算盘博物馆、秦商文化博物馆等近2万件。这既是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以自身行动引领更多企业投身社会公益,厚植民营经济文脉根本。”商会秘书长邵华告诉记者,商会始终把文化作为重要版块,踊跃投资公益事业,深化校企合作,在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模式、创造新成果。
藤蔓再长,瓜落故土。作为一家异地商会,西安市榆阳商会积极融入大的发展格局,千方百计抓项目投资、抓实体产业、抓要素统筹,同时精准对接乡贤资源,通过项目考察、“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连续开展助学活动;700多户榆阳城区低保户受惠于商会;投资3000万元打造榆阳好产品供应链;投资4000万元用于碳汇林建设……这是商会一段时间内投资公益事业的进度表,“高效”背后正是商会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多元融合的不懈努力。
依托人文这张“金名片”,打造升级版企业核心文化,是商会企业敢担当、勇争先,确保各项生产稳步发展的缩影。
在全面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只靠要素堆砌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继。商会成立后,转型高质量发展就成了“关键词”。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共享政策、资源红利,加快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文化创意场景……为提高旗下企业能级,商会面向未来,果断切换赛道,以“文化+”为驱动,将不同的产业类型串点成链,推动一二三产多元联动,产、学、研、繁、推一体化深度融合达到了新高度。
一项项“硬核”举措落地,点燃了企业的内生“引线”。眼下,商会乘势而上,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资源活力,奋力在新赛道上演“速度与激情”。
3 开放提升 挺进未来打造共富样板
在榆阳区巴拉素林场赵家峁村西沙,一眼望不到头的樟子松生长茂盛。这是去年,榆商民投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2万亩碳汇林项目的一部分。未来3年,商会还将在生态环保、绿色农业等领域持续发力。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另一块重点拼图,而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持。在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话题备受热议。这也充分印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民营经济不仅不能离场,还要通过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疏通企业融资堵点等举措,帮助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企业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主体,方方面面都需要平台助力。在拼经济、拼市场的热潮中,商会多管齐下,积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大刀阔斧投身乡村振兴各领域项目建设。此外,还推出“亲情十九里”品牌系列,助推榆阳区19个乡镇创立“拳头”产品,打造出“榆阳好产品”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目前,我们在榆林、西安、北京等地开设了品牌形象店,进一步推动生产链和消费链精准对接。”在商会会长赵占明看来,反哺家乡建设,助推榆阳区域经济加快升级,榆商榆企责无旁贷。3年来,商会刀刃向内,积极响应“千企进万村”等行动,以改革为抓手,通过平台创新、应用创新、精准施策、贴心服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更好地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同时,目光向外,拓市场抢订单,以聚群合力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为打造未来式产业目标夯基筑台。
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开放提升,使商会不断释放活力,企业转型发展再添动能。今年3月,商会随同省经贸访美代表团走出国门,在农业和畜牧业等对外合作方面斩获多个订单。这不仅是我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良好开端,也为商会企业拉动扩能追产、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契机。
春光灿烂。对于西安市榆阳商会而言,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信心回位向上、市场回暖向强、指标回补向好的黄金机遇期。新起点上,商会旗下企业铆足了劲按下生产“加速键”。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产业新蓝海里,商会多重优势更加突出,榆商圈活力迸发、虚位以待。一个业兴、民富、人和的城乡共富新范式正以高水平、高标准描绘着现代化民营经济的新图景。
连年帮扶榆阳区城区困难群众,西安市榆阳商会得到各界认可。(资料图)
未来几年,榆商民投还将在榆阳碳汇林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敏
资源整合,平台共建,以商养会,以文促商,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龙头”引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活力满满;聚焦重点项目、公益文化事业、乡村振兴等多领域,频频大手笔布局,富民产业蒸蒸日上……自2020年西安市榆阳商会成立以来,就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势头,不断释放出拼经济、拓市场、促共富的坚定信号。
站在新起点,春风正盛机遇良多。西安市榆阳商会目标笃定、相机而动,以新作为、新发展做强产业主引擎、厚植创新驱动力、深耕共富主战场,拓开民营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新棋盘”。创新推进,平台、企业、市场多方联手,倾力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城乡共富新模式。
1 协同创新 集群合力助推良性循环
3月15日,在塞上榆阳的广袤土地上,能源生产、生态修复、农光互补等多条生产线加紧建设。3年来,榆阳商会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引项目、补链条,吸引108家榆阳籍民营企业入驻平台,抱团发展,形成上游能源、煤炭、制造、科技研发等集成系统,下游工商贸、旅游文化、绿色农业等“全链式”储能产业链。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 的基 本盘。盘活民营经济这池水,稳住发展“热度”,深化创新、迭代产业版图是关键。自商会成立以来,一方面扎根一线解决急难愁盼“微心愿”,帮助企业抢抓发展风口;一方面立足平台,借助人才、科研“最强大脑”,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让商会产业版图脱胎换骨。
2021年初,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难题愈发凸显。面对新形势,如何既当好“店小二”,又当好“领头羊”,助企纾困,战胜市场风险和挑战,成为商会的一道必答题。在多方调查研判下,商会旗下最大的运营平台陕西榆商民投集团运营公司应运而生(以下简称“榆商民投”)。
抢抓发展风口,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榆商民投自成立起就以整合资源、凝聚智慧、合作共赢、奉献榆阳为理念,加快步伐调结构、优环境、促转型,打出了一套“新拳法”——由平台“牵头引线”,做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围绕转型发展、服务创新,场景重塑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商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平台为引育的发展体系。运营收益的30%为公司再发展基金,30%投资榆阳民生慈善公益事业,40%作为分红股东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334模式”,以此实现以商养会、回家报乡,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商会成绩单亮眼。3年来,商会充分发挥组织、政策引领作用,与国企央企开展合作,打造出一批榆阳混改标杆企业,不断破除梗阻、拓展市场。目前,商会在招商引资、环保固密、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崭露头角,业务合作越来越紧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良性互动、全面升级。
2 换道超车 多元融合提升产业能级
走进榆阳区中国算盘博物馆,18888件大大小小的算盘有序陈列,一个历史悠远、人文璀璨的艺术空间呼之欲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中国算盘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算盘从唐代到现代,充分展示了我国2600年算盘文化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算盘都是出自西安市榆阳商会会长赵占明之手。
“赵会长收藏各类算盘10万多件,捐给中国算盘博物馆、秦商文化博物馆等近2万件。这既是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以自身行动引领更多企业投身社会公益,厚植民营经济文脉根本。”商会秘书长邵华告诉记者,商会始终把文化作为重要版块,踊跃投资公益事业,深化校企合作,在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模式、创造新成果。
藤蔓再长,瓜落故土。作为一家异地商会,西安市榆阳商会积极融入大的发展格局,千方百计抓项目投资、抓实体产业、抓要素统筹,同时精准对接乡贤资源,通过项目考察、“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连续开展助学活动;700多户榆阳城区低保户受惠于商会;投资3000万元打造榆阳好产品供应链;投资4000万元用于碳汇林建设……这是商会一段时间内投资公益事业的进度表,“高效”背后正是商会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多元融合的不懈努力。
依托人文这张“金名片”,打造升级版企业核心文化,是商会企业敢担当、勇争先,确保各项生产稳步发展的缩影。
在全面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只靠要素堆砌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继。商会成立后,转型高质量发展就成了“关键词”。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共享政策、资源红利,加快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文化创意场景……为提高旗下企业能级,商会面向未来,果断切换赛道,以“文化+”为驱动,将不同的产业类型串点成链,推动一二三产多元联动,产、学、研、繁、推一体化深度融合达到了新高度。
一项项“硬核”举措落地,点燃了企业的内生“引线”。眼下,商会乘势而上,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资源活力,奋力在新赛道上演“速度与激情”。
3 开放提升 挺进未来打造共富样板
在榆阳区巴拉素林场赵家峁村西沙,一眼望不到头的樟子松生长茂盛。这是去年,榆商民投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2万亩碳汇林项目的一部分。未来3年,商会还将在生态环保、绿色农业等领域持续发力。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另一块重点拼图,而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持。在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话题备受热议。这也充分印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民营经济不仅不能离场,还要通过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疏通企业融资堵点等举措,帮助企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企业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主体,方方面面都需要平台助力。在拼经济、拼市场的热潮中,商会多管齐下,积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大刀阔斧投身乡村振兴各领域项目建设。此外,还推出“亲情十九里”品牌系列,助推榆阳区19个乡镇创立“拳头”产品,打造出“榆阳好产品”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目前,我们在榆林、西安、北京等地开设了品牌形象店,进一步推动生产链和消费链精准对接。”在商会会长赵占明看来,反哺家乡建设,助推榆阳区域经济加快升级,榆商榆企责无旁贷。3年来,商会刀刃向内,积极响应“千企进万村”等行动,以改革为抓手,通过平台创新、应用创新、精准施策、贴心服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更好地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同时,目光向外,拓市场抢订单,以聚群合力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为打造未来式产业目标夯基筑台。
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开放提升,使商会不断释放活力,企业转型发展再添动能。今年3月,商会随同省经贸访美代表团走出国门,在农业和畜牧业等对外合作方面斩获多个订单。这不仅是我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良好开端,也为商会企业拉动扩能追产、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契机。
春光灿烂。对于西安市榆阳商会而言,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信心回位向上、市场回暖向强、指标回补向好的黄金机遇期。新起点上,商会旗下企业铆足了劲按下生产“加速键”。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产业新蓝海里,商会多重优势更加突出,榆商圈活力迸发、虚位以待。一个业兴、民富、人和的城乡共富新范式正以高水平、高标准描绘着现代化民营经济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