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安康:一片桑叶带富一方百姓
    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桑园。

    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桑园里套种地膜土豆。

    石泉县中池镇东沙河村村民罗济辰在桑园里套种土豆。

    在旬阳兴旬蚕桑示范园,胡文迅查看桑园。

    旬阳市麻坪镇李家河村村民王兴亿和妻子正在制作蚕丝被。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一个社区,建成1500亩桑园,户均2亩多,将搬迁群众镶嵌在蚕桑产业链上;一枚“鎏金铜蚕”,打造出“金蚕文化”,蚕桑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个镇级蚕桑产业链,桑园2800亩,蚕桑产业、蚕丝被加工、桑椹采摘加工等产值达1398万元;安康优质桑园20万亩,产茧5633吨,蚕桑丝绸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蚕桑产业也是安康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安康自古养蚕业就很兴盛,至汉代达到高峰。当地的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经丝绸之路行销西亚、中亚和欧洲。如今依托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技术的持续投入,这个古老的行业拥有了更多新元素,安康蚕桑产业焕发新生机。
  1 兴桑养蚕强产业
  “我们社区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全力推广‘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搬迁群众镶嵌在蚕桑产业链条上,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3月8日,在兴隆佳苑社区,汉阴县平梁镇副镇长欧波说。
  在兴隆佳苑社区的千亩桑园中,一条条产业路连通着各个蚕室。记者遇到正在给桑树进行春季管护施肥的丁芳明。2018年,丁芳明搬迁到社区,并在产业园务工。社区桑园建成后,丁芳明被选派送到安康蚕种厂去培训学习养蚕技术。现在,她已经成为合作社有名的养蚕能手,年收入八九万元。丁芳明说:“我承包了16号蚕室,配有30亩桑园,从家里到蚕室,走路只要5分钟,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以前没有养过蚕的丁锡巧2020年4月第一个承包蚕室,去年又承包了2个蚕室,纯收入9万多元。现在,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加入社区产业园,学习养蚕技术,同时还带动起周边村一起发展蚕桑产业。目前,兴隆佳苑社区建成1500余亩优质高效蚕桑产业园,修建标准化蚕室20处,1处智慧化小蚕共育室,总面积达5560平方米,林下养鸡场1处。“全镇发展蚕桑产业园面积5300亩,下一步,我们将从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抵御产业风险等方面,做优做强蚕桑产业。”欧波说。
  69岁的郭家乐是铁佛寺镇高峰村一组村民,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养蚕。他说:“去年养了3季8张蚕,收入2万多元。”目前,铁佛寺镇双喜、高峰两村桑园面积分别达300亩,四合村建成了千亩蚕桑产业园。
  涧池镇五坪村是传统的蚕桑之乡,拥有优质丰产桑园1200亩160余户蚕农。村蚕桑合作社负责人郭昌和介绍:“合作社从2010年就成立了,去年发蚕种1012张,产茧43.4吨,产值223万元,向社员返利分红5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汉阴县培育蚕桑示范村6个、家庭农场16家、养蚕大户130户;建设市级蚕桑园区1个、县级蚕桑园区6个,巩固提升专业合作社40家;桑园套种套养4443.84亩,开展了桑枝食用菌生产、桑芽茶、丝绵被试制和桑旅融合工作。
  2 桑旅融合助振兴
  3月15日,记者来到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连绵起伏的山丘间,桑园里桑树刚刚长出新叶。这是石泉打造的集桑树规范种植、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有“中国醉美桑海”的美誉。
  园区有密植桑园6000余亩,涉及蚕桑、果桑、观赏桑等2000余个品种,建成优质高效桑园、果桑采摘园、古桑观赏园等。明星村被称为“西北第一蚕桑大村”。从高处望去,一排排独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民宿坐拥于桑海之中。天空之镜、空中漂流、山地摩托等游乐设施相继落成,明星村走出了一条推窗见景、开门迎客、就地转岗、居家经营的增收之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据了解,去年全村养蚕近6000张,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1600余人被嵌在了蚕桑产业链上。在金蚕小镇研学基地,正开展蚕桑主题研学活动,城关中学的学生们参观体验鎏金铜蚕前世今生、桑品种博览、蚕宝宝饲育、手工抽丝剥茧、毛绒玩具制作等课程。近年来,石泉县蚕桑文化园、金蚕之乡博物馆、醉美桑海博览园相继建成开放,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和众多游客前来探寻金蚕出土的故事,感受蚕桑文化的历史,体验乡村蚕桑旅游的魅力。
  在相邻的中池镇东沙河村,46岁的罗济辰从2017年开始栽桑树120亩,去年养了3季102张蚕,收入19万元。其中伏蚕30张买了蚕桑保险,用了1050元,后来受到损失得到6400元赔偿。石泉县蚕桑服务中心主任姚程杰说:“我们建立了‘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养蚕大户’的新型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以养蚕大户为抓手,采取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蚕桑保险的方式,辐射带动蚕桑产业大户1万余户、优质桑园7.6万亩、年养蚕发种7.3万张。”
  目前,石泉县已培育形成育苗植桑、制种养蚕、烘茧缫丝、捻丝织绸、蚕桑副产品开发以及文旅融合的蚕桑产业链,开发蚕桑系列产品30余种。石泉蚕桑产业年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达4亿元。蚕桑产业正在成为石泉最核心的支柱产业。
  3 “三产融合”绘“丰”景
  “桑树全身都是宝,都能产生效益。”3月16日,在旬阳市甘溪镇旬阳兴旬蚕桑示范园里,桑树枝已经长满了嫩嫩的绿叶,合作社负责人胡文迅高兴地说:“今天有雨雪,地里的桑树有水喝了。”
  合作社从2018年开始流转荒地680亩,栽桑560亩,投资千万元,通过养蚕、发展果桑、菜桑、茶桑,产品供不应求,去年开始产生效益。4年蚕桑发展之路让胡文迅越来越有信心,他说:“园区产出都能变成钱,桑叶、桑枝都有市场。在蚕桑产业中,养蚕是副业,要延伸蚕桑产业链,不断产生盈利点,才能有回报。”去年,胡文迅养蚕5季200多张,今年,准备养蚕6季300张。
  相邻的麻坪镇,是旬阳市蚕桑第一大镇。李家河村王兴亿成立的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带动96户270多人养蚕500多张。王兴亿还是村里农业技术服务员,去年养蚕70多张,还收社员的蚕茧,加工鲜蚕蛹、蚕砂枕,制作蚕丝被,自己网上直播带货,线上线下销售,收入30多万元。
  麻坪镇有桑园2800亩,建成标准化蚕室5000平方米。去年,全镇养蚕3100张,产茧128吨,桑园套种土豆、红苕、大豆2330亩,蚕丝被加工、桑椹采摘加工等,全镇蚕桑产业综合产值共计1398万元。“我们抓牢蚕桑产业,主要做好园区提质增效、蚕室建设、蚕丝被社区工厂建设等工作。”麻坪镇镇长张永吉说。目前,旬阳市依托园区开发蚕桑系列产品,促进蚕桑产业由单纯养蚕向多功能产品拓展。建设蚕茧深加工企业2家,年生产蚕丝制品1800余件。年产桑芽菜、桑叶茶、桑果酒等系列产品35吨,着力把蚕桑产业这个“土特产”建成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一片桑叶传承千年丝绸文化,一片桑叶带动30亿元产业。纵观安康蚕桑产业,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品开发、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的发展机制,安康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