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盼的事”就是要“干的事”
  ■ 黄敏
  近日,一条“干部送慰问品被赶出门”的消息在网上传开,舆论哗然。按理说上门皆是客,又是送慰问品应该欢迎才对,群众为啥这么抵触?
  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群众并非没有需求,而是被“走秀式”的慰问寒了心。纵观这些年,每年的走访慰问不是拎点东西、带点物品“一慰了之”,就是讲讲客气、打打马虎“一问了事”。甚至有些人还格外注重“仪式感”,陪同人员前呼后拥,进门客套几句后发东西摆拍走人,一气呵成。平时不管不问,上门也是“人来了心没来”,走过程、摆形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种“平时不见人,春节来串门”的做法,既有走秀之嫌,也不是干实事的应有之态。“盼的事”没干,“干的事”没用,群众还要被迫充当摆拍“道具”,长此以往,谁不反感?
  基层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凡是思想上背离群众、行为上疏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上游离群众,那么做的事情必定是天马行空、脱离实际,不仅得不到群众支持,精准施策也成了一句空话。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基本的物质需求已不再是主要问题,对教育、医疗、环境、法治等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更需要的是平时在解决就业、解决求医求学和产业扶助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及时雨”般的帮助。这就要求,基层工作各个环节都要与时俱进、提档升级,切实了解群众所需,形成问题清单,探索解决途径,确保件件有回落、事事有回音。
  从这个层面来看,走访慰问其实是与群众拉近距离、了解群众心声的好机会。真正带着“心”来的干部,沉下身子倾听民“声”、问“需”于民,群众都能感受到,也自然愿意敞开心扉,说说急难愁盼的事。如此,“盼的事”与“干的事”就能精准对接,从而起到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效果。
  群众期盼处,就是工作的发力点。只有朝着群众的方向走,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改、瞄准实事干,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从他们最关心的柴米油盐抓起,从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做起,不放“空炮”,不打“白条”,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接地气、暖人心,才能真正做到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乡村振兴也一定能拓新路、出新绩、开新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